1、主要产品集中的风险

公司专注于医疗监护仪的研发、制造、销售业务,主要产品包括掌上监护仪、常规一体式监护仪及插件式监护仪等三大系列医疗监护仪。2008年、2009年及2010年,公司医疗监护仪的销售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为91.61%、89.82%和87.61%。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和医疗消费水平的提高以及医疗体制改革的深入,我国医疗监护仪行业发展迅速,市场规模快速扩张,公司主要产品处于良好的市场发展环境。在公司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主要产品较为集中有利于公司集中资源持续进行技术研发与产品创新,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增强市场竞争力。但是,主要产品较为集中也使得公司的经营业绩过度依赖医疗监护仪产品,一旦该产品遇到政策、技术更新替代、需求改变、原材料供应等因素产生的突发不利影响,公司可能面临主要产品集中引致的风险。

2、新产品研发风险

医疗监护仪研发涉及生理信号算法技术、参数模块技术、整机技术、信息化技术,新产品研发对各项技术要求较高。公司始终重视新产品及新技术研发,在医疗监护仪领域拥有较强的研发能力,持续推出了多种型号的新产品,建立了一套跨部门、跨系统、从市场需求调研到产品注册的完整产品研发流程。但由于各项技术不断处于更新换代过程中,以及受自身研发条件的限制,某些新产品可能无法按照计划完成开发,或者新产品在技术、性能、成本等方面不具备竞争优势,从而对公司业务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3、汇率变动风险

随着我国医疗器械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出口也成为国内医疗监护仪企业重要的销售市场。报告期内,公司对外出口收入分别为3,079.73万元、3,051.66万元和7,949.22万元,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例分别为37.36%、30.12%和55.85%,公司出口对外业务主要以美元结算。

2005年7月我国调整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后,2010年6月国家根据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和我国国际收支状况,决定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2008年末、2009年末及2010年末,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中间价分别为:1美元对人民币6.8346元、1美元对人民币6.8282元及1美元对人民币6.6227元,较各年年初的升值幅度分别为6.37%、0.09%及3.01%。

针对汇率波动,公司主要采取以下措施应对汇率变动风险:

(1)公司通过持续加强研发投入,加快创新产品和升级产品的推出,从而增加产品更新定价的机会。新产品的定价可以及时根据人民币汇率变化做出适当调整,同时较高的附加值有利于消化汇率波动的影响,从而减少汇率波动对公司带来的风险。

(2)公司对出口产品尽量采取预收货款,缩短收款期,加快结汇速度,以降低汇率变动风险。目前,公司医疗监护仪由于具有极强的性价比优势,对合作时间较短的海外客户采取款到发货的销售方式,对合作时间较长的客户采取月结的方式进行结算。

(3)公司部分原材料(如:IC、模块等)采取国外采购,可以部分消化人民币升值对公司的不利影响。

由于公司采取了以上措施,在公司海外市场收入持续增长的同时,报告期内的汇兑损失分别为19.38万元、-1.03万元及55.34万元,占当期利润总额的分别为1.66%、0.00%以及1.47%。虽然占比较低,且公司已采取了一定的措施,但随着公司出口规模的不断扩大,如果未来我国汇率政策发生重大变化或者汇率出现大幅波动,仍有可能会对公司产品海外市场竞争力和经营业绩产生不利影响。

4、应收账款发生坏账的风险

报告期内,公司加强了应收账款管理,由应收账款风险评估小组对客户进行事前的信用评估,以确定是否给予客户信用期,由销售部门对客户的信用状况进行事后的动态评估,以确保公司能够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保证已发生的应收账款的安全性;另外,对于国内经销商和政府采购客户产生的应收账款,公司要求相关责任人提供担保;对于国外客户的应收账款,公司购买了相应的出口信用保险,借助专业的信用保险机构防范风险。通过采取上述措施,保证了报告期内发生的应收账款的安全性。

报告期内各年末,公司应收账款账面净额分别为1,408.48万元、2,440.86万元、2,015.22万元,占各年末总资产的比例分别为17.96%、23.61%、15.74%。虽然公司目前应收账款回收情况良好,但如果客户经营状况发生重大不利变化,则可能存在应收账款发生坏账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