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 财经9月讯 网易 财经《 意见中国--网易经济学家访谈录 》栏目近日专访了中国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雷颐。他以渊博的历史积累和自由经济的眼光重新审视中国近代史。他强调产权和企业家群体对于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他如何看中国近代经济的成就与教训?

对经济学理论,雷颐比较倾向奥地利学派的理论。奥地利学派是最坚定地主张市场经济的学派。在访谈开始前,雷颐说,在史学界,懂经济理论的人实在太少了。

访谈中,雷颐回顾了晚清的经济变局,以及由此所引起的社会生活和观念的变化。雷颐对洋务运动评价很高,认为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等人引入大机器生产有重大的进步意义。他们当时要变革,需要突破重重的观念阻力和体制障碍。“如果没有那么大的阻力,他们能够做得更大,更多。”

雷颐认为洋务运动的缺陷是,官办企业效率低下,而允许民间办企业只有,又没有搞清楚产权问题。从官办的军工企业,到官督商办的民用品企业,后者类似于改革初期的“红帽子”企业,这就为产权问题埋下了隐患。

但是洋务运动已经使中国人有了西方式的产权观念。在此之前,政府侵犯产权被视为天经地义的事,而这之后,人们已经明确反对政府侵犯产权了。保路运动就是人们反抗政府侵犯产权的运动。

雷颐认为,晚清,政府无意识地向地方下放权力,使得地方有了较大的发展空间。“如果说朝廷能主导一切,按照朝廷的观点,是很保守的,所以我觉得幸亏它没有那么大权力了,而这些由像李鸿章、像张之洞、像什么刘坤一、像什么刘铭传主导的各个地方,这些地方发展经济比较快。”

雷颐说,传统士绅向现代企业家转型,这群人是渐进改革、立宪的支持者,但是清政府的不当应对把这些人推向了革命的阵营。

辛亥之后,北洋政府对经济的干预较少,这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发展。回顾这段历史,雷颐说:“,中国来说,要发展经济,你说是个经济问题也可以;说是一个法制问题也可以;说是一个政治问题也可以,就是要透明,要讲规则,尤其最重要的是尊重产权,尊重产权。政府本身应该尽可能的少干预经济,政府最多是个监督者,是个裁判员,不要到里面去充当一个运动员,国企呀什么的,我觉得应该尽量的少。”

以下为部分访谈实录:

中央不能权力太大

网易财经:拿今天的改革开放来说,张五常提出过一个解释就是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这么快,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改变地方政府之间的竞争。在晚清的时候也出现疆臣权重这样一种情况,这种疆臣权重是不是也可以看成一种地方政府之间的竞争?

雷颐:有这种因素。这个因素也是客观条件形成的。在镇压太平天国以前,曾左李以前,汉族几乎当总督的很少。尤其军权,真正掌握军权的人很少。事实上太平天国,我觉得它一个客观后果就是使清政府的国家军队没有用,打不过。后来是曾左李这种人靠自己的力量,自己组织军队开始,打败了天府之国,这时候这些地方的权力自然而然就落在他们手里了。这时候他们就开始办洋务。

办洋务,自然就会有带来利益就会有利益上的一种竞争或者冲突。你看李鸿章,相对而言李鸿章和曾国藩两个人是合作比较好的。你看左宗棠就跟他们俩关系不太好,竞争就比较明显。到后来了,曾国藩去世了,李鸿章你知道那是权重一时,非常大。但是慈禧她是喜欢玩平衡的。慈禧就想,觉得李鸿章的权力太大了,要扶植张之洞。那么张之洞也确实在跟这个李鸿章在争。

网易财经:义和团运动后来还出现了东南互保这样的一个情况,好像当时中央政府也根本没法奈何这些地方的督抚了?当时有人是不是还商量过推举李鸿章做总统之类的,最后李鸿章也没被追究吧?

雷颐:这个对因为当时确实就清政府到后来,因为这个地方政府的,它就是权力下移,你看因为他做的那些政,策慢慢慢慢权力就往下移。

而到义和团的时候,朝廷自顾不暇,东南的这些官员一商量,我们这一群官员直接商量,派一个代表,由盛宣怀什么的跟英国领事馆讲,就是我们这边不反对外国人,不跟外国人打仗,不排外,你们也别派兵来打南方的,那是北方的事儿,我们也不打你们。所以你看东南互保恰恰是保住了中国最富裕的江南一带地方的和平、稳定、发展。所以我觉得东南互保对东南的百姓、工商业事实上起了个保护的作用。

就从朝廷来看,也是东南互保保住了那一带的财产,它后来的什么税收呀,财源呀,也有一定的从那儿来,它没有被破坏掉,如果那儿被破坏掉,后来恐怕清政府更加困难。所以你刚才说那个想推举李鸿章当总统,实际上是有两伙人在做着这个事情,一个是想推李鸿章,一个是到后来张之洞。

这也反映了在那个时候实际上清政府已经开始有点什么?分崩离析的状态已经开始出现了。

网易财经:网易财经:地方势力已经很大了,这种被动的权力下移,对清政府来说,是无意识的,但对于当时的经济发展来说,是一个非常正面的作用,可以这么说吗?

雷颐:那当然。如果说完全朝廷能主导一切,按照朝廷的观点是很保守的,所以我觉得幸亏它没有那么大权力了,而这些由像李鸿章、像张之洞、像什么刘坤一、像什么刘铭传主导的各个地方,这些地方发展经济比较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