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财经11月4日讯 G20戛纳峰会于11月3日-4日在法国戛纳举行,因为欧洲经济、救助方案的不确定性,此次峰会吸引了全球投资者的目光。网易财经特邀四位资深欧洲问题专家,4小时全程直播解读本次G20会议的焦点和前景。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世界发展研究所副所长丁一凡表示,财政开支不应该再继续向投资方面发展,而应该尽量地投向保障民生、扩大内需,因为这些方面也是经济转型、保证未来经济更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方向。

以下是文字实录:

丁一凡:我觉得“十二五”计划做得非常好,已经做了一定准备了,最重要的就是要改变我们的经济增长模式,经济增长模式里有几个含义,一是要增加中国经济的内部需求,我们已经考虑到,外部环境不会很快好转,因为它是一个过程,美国和欧洲的债务危机都说明他们的债务是积累了很长时间的,要消化掉这么大的债务肯定不是一日之功,而会是比较长的时期,所以,在整个“十二五”计划中,我们都面临着外部需求不增长反而萎缩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你要维持你的经济增长,当然要扩大自己(的需求),好在中国有庞大的市场,只要你下工夫,着力培养内部市场,让你的经济增长对外部依赖越来越小、对内部市场需求越来越大的情况下,受外部冲击的影响就会小一点。

从这个角度上讲,我认为我们现在已经着手在做了,而且初见成果,还是要继续做这个事儿,因为这是“十二五”的长期计划。

另外我们要调结构,淘汰一部分粗放型、能源不节约、对环境不友好的企业,主要要提高我们的技术水平,在制造业方面更上一个台阶,使中国的产品不仅价廉,而且质高,附加值不断提高,这样的话才能保证我们在整个经济增长过程中不会陷入不断消耗、不断破坏,以致不可持续的陷阱里。从这个角度上讲,在未来一定要坚持调控,淘汰掉我们不太希望(继续发展)的企业,鼓励有技术、有创新、有科技含量的领域,使得中国经济不仅体积大、质量也比较好。

近期要考虑到外部环境突然恶化(的情况),前段时间我们紧缩的货币政策可能会有一些适度调整,所谓“适度调整”,不是大面积的在利率上调整,而是对放款的专门对象、在某些行业、某些部门的准备金方面做一些适度调整,不让整体经济的某些部门感到资金链紧张。

从中长期来讲,还是应该要考虑由于全世界流动性过剩可能造成的通货膨胀压力,我们不能迎合这样的趋势,使得我们的货币政策也过于宽松,从中期和长期来说还是应该收紧。

从财政来说,由于担心外部环境的突然恶化会引起中国内部经济的紧缩,所以我们曾经搞了很多大项目来支持经济增长,但我觉得按照中国经济增长目前的势头来说,财政支出方面可能也需要更多考虑培育内部市场,也就是更多考虑民生的问题,而不光是投资项目,因为仅仅靠投资拉动有几个风险,一是会造成能源和原材料紧缺,因此无助于解决我们的问题,相反会造成通货膨胀的压力;另外也会造成生产能力的过剩,因为不断以扩大投资的方法促进经济,最后很容易导致生产能力的过剩。如果按照马克思当年对整个经济的分析来说,“真正的经济危机都是由生产能力过剩造成的。”如果我们不断地培养生产能力,使得很多生产能力积累下来,甚至在将来出现过剩,在未来可能我们会面临比较大的危机。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财政开支不应该再继续向投资方面发展,而应该尽量地投向保障民生、扩大内需,因为这些方面也是经济转型、保证未来经济更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