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 财经12月讯 网易 财经《 意见中国--网易经济学家访谈录 》栏目近日专访了北京大学副校长海闻。从下乡知青到海归学者,再到北大副校长,他的职业生涯伴随着中国改革的进程。他对中国的产业观察让他深信,政府不应该干预产业升级。他如何看中国经济结构的问题和民营企业的困境?

海闻对长三角、珠三角的企业有很多了解。多年来,在政府和舆论一片“产业升级”的喧嚣中,他却一直反对政府推行的产业升级,这和他深知企业的疾苦是分不开的。

在访谈中,海闻对减税抱有较高的期望,他认为,减税可以降低物价、抑制通胀,同时可以让企业生存得更好。“。这个非常重要,或者说对国家非常重要,国家必须要保持很多中小企业的生存能力,使得他们能够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海闻对民营企业的行业准入天花板很关注。他认为,国企打压民企,这是违背WTO精神的,是破坏公平竞争,会遭到其他国家抵制。民营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会转型或者升级。长三角和珠三角产业结构差别不大。温州搞资本运作,是转型的先驱,不必太担心温州的问题。

海闻认为,是否需要转型或者升级,只有企业自身才能判断。“比如我们讲的玩具,最早的时候我们有很多生产玩具质量很低的,都可以生存。现在就没有这么多人愿意买你的玩具,一部分行业必须要淘汰。所以这时候谁要淘汰谁不要淘汰,这个应该由企业自己考虑。但并不是说这个行业不需要,还是有人需要玩具,但只不过不需要这么多企业。”“我们现在最大的问题是,各地政府一起行动,就是每个政府都去跟上,比如我们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每个政府都很积极,都发展,马上问题就出来。”

海闻分析了2008年金融危机和当前经济形势的区别,认为没有必要恐慌。欧债问题会得到解决,中国政府没必要再搞刺激政策,房地产调控也不会放松。

以下为部分访谈实录:

产业升级要靠企业自主

网易财经:什么样的企业或者产业转型才是合理的?

海闻:转型,或者升级。转型的话一般理解为从这个行业换到别的行业,升级就是这个行业里面制造一个更高级的、技术含量更高的产品。无论转型也好、升级也好,这本身就是企业的事情。只有企业自己知道,我到底需不需要转型。

当然政府从总体来讲会鼓励,会采取一些政策。假如那些企业转型有困难,我来帮助你。但我认为政府不能在各地同时的去鼓励。虽然没有强迫你,但有很多限制条件,你不转型我就不给你怎么怎么样,我觉得这个会造成非常不好的结果。就是从一个行业的拥挤转向另外一个行业的拥挤。

中国为什么有一些企业要转型,是在这个行业里面的生产能力过剩。比如我们讲的玩具,最早的时候我们有很多生产玩具质量很低的,都可以生存。现在就没有这么多人愿意买你的玩具,一部分行业必须要淘汰。所以这时候谁要淘汰谁不要淘汰,这个应该由企业自己考虑。但并不是说这个行业不需要,还是有人需要玩具,但只不过不需要这么多企业。

在这个情况下面,如果说所有的玩具行业都变成了生产汽车的话,汽车行业会出现同样的问题。转了以后有两个好处,转出去了遇到一个新的行业,那个有很好的需求会生存得很好。剩下的这些行业,正因为有一部分行业转出去了以后反而活得很好。所以转型都应该是企业自己选择。政府可以从理念上提出来。对最初开始转型有困难的企业提供一些帮助,政策上的优惠是可以的,但不可以全国各个地方不分怎么样都把转型作为一个运动,这样造成的结果是非常不好的。

网易财经:回过头看看2008年金融危机的时候,当时也是很多企业面临困境,政府提出一系列的刺激政策,在今天,国内的经济也出现了很多的问题。您能总结下目前的经济症结问题吗?

海闻:产能过剩跟2008年没有关系,这是一个长期的事情,不是突然之间产生的。4万亿不能说有什么错,有人说我们现在的经济增长是因为当时的4万亿造成的,有一定的原因。但是当时出4万亿,你说到底是3万还是4万,现在回过头讲说到底出多少,我觉得没有意义。

因为谁也不知道当时结果是什么样。因为在当时最主要4万亿的作用不是光钱的问题,是一个制止恐慌的重要措施。这个钱下去以后虽然也落到了中小企业手上一部分,但很多钱并没有到中小企业手上,而是到了国有大企业。它也不需要钱,这个钱就拿去炒房地产,又带来了房地产价格一轮的飙升和通货膨胀。所以这个事情我们可以总结,当时是不是可以少一点,但是把所有现在的问题包括产能过剩重复建设,那个4万亿当时的宏观的经济政策不是很恰当。实际上现在的产能过剩还是长期发展的过程。

我们现在最大的问题是,各地政府一起行动,就是每个政府都去跟上,比如我们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每个政府都很积极,都发展,马上问题就出来。战略性新兴产业尽管是一个好企业,但等到全国都搞的时候这个企业很可能也会出现生产能力过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