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财经3月1日讯 “2011年,是公司发展历史上刻骨铭心、最为难忘的一年”,双汇发展用这句话对2011年的经营情况进行总结。当年,公司净利润同比大幅下降五成。

适值“瘦肉精”事件爆发一周年之际,双汇发展公布了2011年经营业绩。正如此前业绩预告的那样,2011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76.15亿元,同比增长3.59%;实现营业利润69,973万元,同比下降60.85%;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6,489万元,同比大幅下降51.27%。

双汇发展特别指出,公司受“3·15事件”影响巨大,企业损失惨重。2011年3月15日,央视《每周质量报告》的3·15特别节目播出了《“健美猪”真相》,对于河南孟州等地部分养猪场饲喂有“瘦肉精”的生猪流入济源双汇食品有限公司进行了报道。该报道引发了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担忧,双汇产品面临消费者质疑,市场销量下滑,双汇品牌遭受到前所未有的信誉危机。

双汇发展的股价遭遇连续跌停。3月26日双汇董事长万隆曾表示,3月15日双汇发展股价跌停,市值蒸发103亿元;报道十天后,影响销售额15亿元;济源双汇处理肉制品和鲜冻品直接损失预计3000多万元;由于“瘦肉精”改生猪头头检查,全年预计增加检测费3亿多元;品牌美誉度受到巨大伤害。按照万隆公布的数字,双汇能够计算的损失超过121亿元。

不单单是双汇,它的主要竞争对手雨润食品也因为“瘦肉精”问题导致2011年业绩大幅下滑。2月10日晚间,雨润食品曾公告称,由于媒体的负面报道影响了公司商誉和市场对该公司产品的信心,加之原材料成本大幅上涨,去年净利润同比下降约38%。

雨润食品2010年度净利润27.28亿港元,由此推算其2011年度净利润约为16.9亿港元,与去年中期净利16.09亿港元相比较,雨润食品去年下半年净利可能不到1亿港元。

公开资料显示,雨润食品去年下半年卷进“瘦肉精”漩涡无法自拔。去年7月陕西渭南的生秦肉类加工厂不得不停止生产展开自查,去年9月河南雨润北徐肉类食品有限公司一批产品又被检查出含有瘦肉精残留。受此“瘦肉精”报道的影响,该公司股价一日下跌16.125%,市值蒸发近百亿港元。

此外,原材料成本的上升也拖累了双汇的业绩。双汇发展表示,由于生猪供应短缺、养殖成本上涨,推动全年生猪平均价格较2010年上涨50%,肉制品的原料、辅料、包装物等大宗物资价格也大幅度上涨,企业生产成本居高不下,在公司为恢复市场销售而推迟产品提价的背景下,盈利水平出现大幅下滑,企业经营难度加大,企业经营举步维艰。

2011年,公司主营业务的综合毛利率为7.30%,比2010年的9.50%下降2.20个百分点,毛利率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原辅材料价格上涨及产品销量下降导致成本上升。

如今一年过去,双汇发展已经渐渐从困境中走出来。根据公司指定的新年度经营计划,公司将以“调整结构上规模、突破终端扩市场”为经营方针,盯紧目标,抓好管理,实现屠宰生猪1435万头、产销肉制品176万吨、产销生猪32万头的年度经营计划。

分析机构预期,估计公司整体的产能利用率情况已经恢复到3·15事件发生前的正常水平,2012年随着昆明双汇、南昌双汇、郑州双汇三个新厂的投产,以及绵阳双汇、德州双汇等新生产线的投产,2012年的产销量估计会较2011年有较大增长。

瑞银证券研究员赵琳指出,2012年是双汇发展的关键一年,随着资产注入收官、3·15事件一周年以及"十二五"规划注重提升国内消费,公司有提升业绩的动力。预计2012年双汇收入和净利润分别达521亿元和38.6亿元,同比增长43%和129%,并预计"十二五"末收入和净利润达到931亿元和79亿元。

作者:翟瑞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