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财经4月3日讯 2012博鳌亚洲论坛1日-3日在海南博鳌举行,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副院长于丹在“博鳌文化分会:释放文化的潜力 – 传承与创新”论坛上表示,我也不是特别喜欢孔孟的思想,我也喜欢道家的东西,但是我为什么要出来讲儒学呢?因为我要替批林批孔那一代孩子做一个忏悔。我们要把自己的心还给自己的身体,让我们用自己的心去读一读历史和古典。

以下是文字实录:

梁冬:刚才刘老板讲到很多事情的时候,我自己感觉都穿越了,穿越到自己职业生涯的童年时期,那时候刚刚大学毕业进入凤凰。那时候乱说话,完全感觉不到外面的压力,后来我才知道是刘长乐老板一个人在撑着里面的幕布,我们在里面玩。自己讲得很开心,但是用凤凰的做事方式在别的地方简直没法活。于丹老师,过去20年你觉得你做了什么?未来20年你想做什么?

于丹:其实我一直都是一个待在大学院墙里面的人,在院墙里面做学生到在院墙里面做老师。其实更多的时候,我是一个读书的人,首先还不是讲,而是读书。我一直在想找到一种阅读的方式,所以如果说我做了一件事,就是我找到了一种叫做心得的阅读方式。有点像可以去你们那里做读书节目,一己心得而已。我其实是试图找到一种个人的阅读方式,我要先说一下40年前的感受,我刚刚开始记事的时候,记得最多的一个词叫做“批判”,因为文革里面在批判一切,我开始的记忆叫做“批林、批孔”。我当时知道不敬的说法叫孔老二,农老二的脑袋在所有的漫画里像土豆一样,因为他克己复礼,所以要把他踩在脚下,为什么他克己复礼就和林彪有关系了?我们这些小孩哪知道?一定要跟着批。后来长大了,曾经有人问为什么你出来讲儒学?刚才冯导说不是特别喜欢孔夫子的东西,我也不是特别喜欢,我也喜欢道家的东西,但是我为什么要出来讲儒学呢?因为我要替那一代孩子做一个忏悔。我们要把自己的心还给自己的身体,让我们用自己的心去读一读历史和古典。所以我就在想这颗心还在吗?我能不能用一种叫做一己心得的方式写一本论语心得,写一本庄子心得,写一写我所看到的中国的昆曲、诗词和中国人的生活方式,这是我这些年一直所沿用的心得体。因为以我的年龄和学养,让我很系统的去讲一个理论学说,那我愧不敢当,我没有这个资质和能力。我想做一个普普通通的中国人,在当下以我自己的困惑去求教圣贤经典还能给我带来什么启发,能让我从血液的基因中还知道自己是一个中国人吗?如果我的叩问给我这个答案,我这样一个生于文革,中国文化最惨烈年代的孩子,我都可以被文化成全,比我年长和比我年幼的人大概状况都比我好一点。再比我小20岁的人,他们的课本已经恢复了。像我们这一批在70年代读小学的孩子应该是最惨烈的。那我们都可以用一己心得的方式去还原,我觉得我的方式能不能让更多的人也找到中国人的底气呢?很大程度上我讲的事情与学术的关联度没有更大,我所阐述的不是理论,而是一种态度。我所讲的是文而化之,是一个过程,是一个动词。

于丹:说到后20年,我应该还干得动后20年的活,我就想把这一件事情认认真真的做好,把它能够化出去。我后20年希望作为动词文化活着,就是去完成这个“化”字,因为我们不太缺文了,但是我们很缺化。我其实很喜欢(宋儒张仔)说的那句话,他说为万事开太平,自己的一颗心能不能大一点,使命有没有一点担当,过往圣贤爵士的学问,我们还能怎么继承、阐发,而在当下这一切做得好与坏都不重要,哪怕你做得一无是处,你的努力是万事太平,每个人在里面做一点点就好、就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