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财经4月讯 网易财经《意见中国--网易经济学家访谈录》栏目近日专访了复旦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张军。他以学者的理性思考改革的得失,推崇朱镕基主导经济改革的10年。他认为朱镕基搭下的架构还将继续发挥作用。他最珍视改革的哪一项成果?

在访谈的下半场,张军表示,他并不认为今天垄断国企的弊病是朱镕基改革不彻底的结果。他认为,改革必须具有政治可行性,1990年代抓大放小的国企改革是现实的方案。他说:“我们不能今天因为看到这些垄断性行业,我们对它有很多的这批评,我们就认为在当年是改革不彻底的,我觉得一个阶段有一个阶段的任务。”今天的国企改革可以探索多条道路,不一定非得私有化。

张军对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评价很高。他认为那是改革的特别重大的事件。朱镕基顶着压力进行入世谈判,入世后的事实,证明经济学者对中国产业的担心都是错的。入世让中国贸易爆发式发展。“竞争加强了,也规范了,规则了,引进了规则以后,他们也要按照这个规则做了,这种混乱的局面没有出现,它反而造就了这些开放部门的一个发展的能力。”

张军认为,学者们对宏观经济进行预测,准确度不如天气预报。中国经济有很多变数,不应对中国经济悲观。

张军认为,1980年代的特殊环境,使得青年经济学者大受欢迎。因为当时大家对市场经济都不了解,而青年学者能引进国外经验。今天中国已经是市场经济,学者需要研究的问题更具有技术性,但影响却不如改革年代大。

以下为部分访谈实录:

宏观经济难以预测

网易财经:像那个经济学家中出现的预测错误,因为都落空了,当时整个实际上跟他们的判断是不符合的。

张军:嗯。

网易财经:政府官员他们对经济的一个预测会不会也是这样呢?如果也是这样的话,那么政府有一个所谓的宏观调控的这么一个提前的预判,会不会也是这样不可靠的?

张军:对。因为对经济的这个预判,总体上不如天气预报,是吧?我想这个原因很复杂,因为大家的这个预判总体上都是根据过去的经验,所以它是个线性的推断,就是过去是这样子的,那么未来也会是这样子。实际上经济可能比天气还要变化多端,很复杂。像中国经济其实在这30年里面,特别是1990年代以来的这20年,有很多很多的事情总体上都是远远出乎我们意料的。

我举个例子,就是2003年的时候,高盛推出了一个预测报告,关于中国什么时候能赶上美国的报告。那么当时这个很有意思,就是说它认为要38年才能赶上美国,经济总量。在2003年,中国的人均GDP才3000美金,3000美金,要达到6万美金,就是3000美金要达到美国的经济总量的那个规模,总体上它认为它已经很大胆了。它认为呢,从3000美金往上走的话,到5000到1万这个速度走的话,它说中国经济增长率,不可能再保持9%、10%,他说会掉到5%,所以他按照5%来推,所以要38年,要到2041年才能赶上美国经济总量。)

那么实际的情况呢?中国在2003年到现在,平均每年还能增长9%以上,不是5%。所以这个呢,我就觉得有很多出乎意料的地方,大家都是相对来说事后被证明都是过于保守的,因为中国经济的这个爆发力,有的时候真的是让我们事先不太容易去预料。总体上大家可能对中国经济现在出现一些问题都比较悲观,甚至有人认为我们也就两、三年的时间这个经济就要“熄火”了,但所有这些预判里面有没有道理呢?有道理,他们都抓住了某些证据,某些指标,但是我想从以往的教训里面,我们应该能够做出一个基本的推断就是说,如果你只看某些指标的话,我想大多数判断将来都要落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