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郑糖走势萎靡不振,除了尚未获得官方证实的收储政策,基本面几乎无利多题材,反倒是利空消息不断:一方面销售进度相对迟缓令工业库存居高不下,同时充沛降水使得广西、云南甘蔗生长旺盛,来年丰产可期;另一方面国际市场也将延续过剩局面,外糖价格低廉对国内糖市造成很大压力。

同样炒作题材产生不同结果

8月中旬收储传闻再起,但市场短暂冲高后就回到了起点。与年初相比,同样题材造成不同结果的原因是:首先,本榨季初期,广西开榨推迟,市场对实现100万吨的增产目标并无把握,但是现在已是榨季后期,糖厂库存仍然庞大,对于下年度又存在较强的增产预期;其次,年初时糖厂销售压力不大,惜售情结加上收储刺激使得糖价强劲反弹,目前中秋、国庆销售旺季不旺,白糖库存显著下降的希望渺茫;再次,年初郑糖主力1209合约直接受益于收储政策,而近期市场主力是1301合约,收储的支持作用有限;最后,年初国内糖价反弹时,国际糖价已经先行走稳,眼下ICE糖价却一路走低,20美分/磅关口的失守挫伤了多头信心。

下年度增产预期强烈

自2011年开始,国内糖市进入增产周期,2011/2012榨季产量为1152万吨,较2010/2011榨季增加10%;2012/2013榨季预期为1300万—1350万吨, 较2011/2012榨季增加17%,这与上个增产周期2006/2007、2007/2008榨季30%的平均增幅相比,明显降低。2011年糖价处于历史最高水平,甘蔗、甜菜的收购价也是如此,农户种植糖料作物的热情被充分调动起来,播种面积上已无继续扩张的空间,而且2012年大部分时间天气状况适宜甘蔗生长,这是近几年少见的,2012/2013榨季白糖产量很可能出现阶段性峰值。

此外,工业库存偏高自今年2月份就已现端倪,5月份过后依然显著高于往年平均水平。本榨季仅剩最后一个月,只有大量收储才能改善库存压力。相比之下,收储价格是否仍为6550元/吨已不重要,即使只有5800元/吨,只要收储量够大对市场来说也是利好。

外围市场上,尽管自2011年以来糖价已经大幅回落,但主要产糖国并无显著缩小糖料种植面积的迹象。目前巴西主产区的天气利于甘蔗收榨,且前期降水对来年甘蔗生长也较为有利,生产前景较为乐观。印度降雨虽然同比有所减少,但从目前的情况看,并不能改变糖市供过于求的格局。其他主要产糖国也没有出现严重减产迹象,所以国际权威机构纷纷预测2012/2013年度全球白糖供应依然过剩。

外糖供应过剩,糖价走软,对国内市场也产生冲击。截至7月末,我国已经进口外糖184万吨,较往年同期高出100多万吨,这是造成国内库存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不过,今年配额所剩无几,如果8—10月份进口总量下降,外糖对国内市场的冲击就会相应减弱。

逆境中存在希望

近期国际原油价格回升,玉米价格也升到历史高位,白糖与原油的比价处于2008年年末以来的低位,白糖与玉米的比价也是如此。这样,甘蔗生产乙醇就具有吸引力,甘蔗糖较玉米淀粉糖也有价格竞争优势。以上两个因素对于改变糖价弱势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总的来说,虽然糖市后期走势不乐观,但也不必过于悲观,如果上述题材能够发挥作用,加上宏观经济刺激政策的出台,届时糖价止跌反弹也将水到渠成。

作者:北京中期 张向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