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财经11月2日讯 中国国际金融学会学术峰会暨2012年《国际金融研究》论坛(秋季)今日在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召开,网易财经全程现场直播,南开大学经济学院院长梁琪在做主题演讲时表示,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中国银行业的利率市场化走到了一个非常关键的地步,金融创新是中国银行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梁琪表示,今年前三季度,银行业达到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增长速度最低的季度,但总体来讲还是控制在能够接受的甚至跟国际银行业同业相比是相对较好的范畴内,资本充足率都是在10%以上这样的情况,盈利能力也是如此。

他表示,中国银行业的中间业务收入虽然最近几年增幅比较高,但多数是与信贷业务相关的业务收入(如信贷承诺费等),实际上银行业有近90%的业务收入仍是信贷利差收入。即便如此,在银行行业处在如此高的利差壁垒的背景下,内部垄断竞争依然带来了巨大压力。

梁琪认为,中国的利率市场化走到了一个非常关键的地步,6月份的降息就是很重要的一个步骤,这样一个质的变革,利率的波动和汇率的波动使得金融市场出现的波动,上个世纪国际银行业也开始出现了质的演变,引发结构性的变化,因此目前中国的银行业面临上个世纪国际银行业面临的相同的外部环境。

他进一步表示,金融创新是中国银行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没有制度创新和产品创新是次优选,中国存在金融创新不足,在现阶段的宏观经济和金融形势下,金融创新尤为重要,尤其是利率市场化后的产品创新更为紧迫,金融创新要与中国经济和银行业实际密切结合,本着以满足消费者需求,服务于实体经济为宗旨,开展基础产品以及期货、期权和互换等,短期内尽量规避结构化产品。

以下是演讲文字实录:

梁琪:尊敬各位领导、各位专家、老师、同学们大家上午好,非常高兴来到西南财经大学,把我们的一些思路和想法和大家做一个汇报。

今天我讲的题目是金融创新,中国银行业持续稳健发展的必由之路。我把其中比较核心的部分挑出来跟大家作交流。

我直接进入第二就是中国银行业的重生,中国银行业进入21世纪以后,也就是进入WTO之后,在这十年当中,中国经历一个涅磐重生的过程。

因为在当时,整个银行业,中国商业银行在四个方面存在比较巨大差距,主要是资产质量、资本充足率、盈利能力、公司治理。

当时有一个非常典型的案例,南京爱立信熊猫公司“移情别恋”具体的内容就不再介绍。

经历不到十年的发展,我们来看一下,中国银行业十年前处在技术性破产的边缘,十年以后四大业处在前面。

今年前三季度,包括在三季度达到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增长速度最低的季度,总体来讲还是控制在能够接受的甚至跟国际银行业同业相比是相对较好的范畴内,我们资本充足率都是在10%以上这样的情况,盈利能力也是如此。

第一,我们都知道银行是顺周期的,我们看一下中国经济增长过去十年当中经历一个质的飞跃,主要是加入WTO之后,2011年我们达到了47万亿,恰恰是在中国高速增长的火车上。中国的银行业基本上来源于净利息收入,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虽然最近几年增幅比较高,但多数是与信贷业务相关的业务收入(如信贷承诺费等),实际上银行业有近90%的业务收入仍是信贷利差收入。

中国银行业的利差是高还是低,我们先不管他是高还是低,我们大概形成了300bp利息差距,与国际相比,在不同的历史时段,有的高有的低,但是这个在各个当中,有一个重要的因素我们的300bp益差是稳定的,换句话说是没有风险的300bp息差是重要原因。

虽然,银行行业处在门槛很高的壁垒的背景下,银行内部垄断竞争带来的巨大压力,也就是银行从业人员在整个银行涅磐重生当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但是,现在的问题就在于,就是说反观我们过去的十年,中国的银行业是不是能够进一步涅盘重生的基础上再一次辉煌,现在银行业所面临的国际货币,尤其是国外金融的环境发生了本质的变化。

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这是我们改革开放30年来所没有面临到这样的情况,也有人把3季度起点3还是起点4作为一个起点。

第二个我个人认为更重要的一步,就是我们在6月份降息,当时很多专家学者从保增长的角度来了解,我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待降息,他不仅是存款利率第一次破天荒下调到10%,换句话说利率市场化走到了一个非常关键的地步,这样一个质的变革,让我联想起今年金融环境可能与上个世纪60、70年代外部金融环境是非常的相似,我们都知道战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经历所谓经济增长的黄金十年,这个黄金十年是怎么的来的,是基于与钱的价格利率还有钱与钱的价格利率有关,实际上是一个固定汇率制。

作为一个企业家关心自己的产品能不能有好的销路,能不能有好的市场,也不用担心销售到德国的产品,以德国马克价格的产品,他只要管理好产品的市场和销路就可以了。利率的波动和汇率的波动使得金融市场出现的波动,所以这也是为什么上个世纪国际银行也开始出现了质的演变,结构性的变化。

国际银行业变化恰恰是上个世纪60年代,许多的客户希望银行提供风险的产品,利率风险的管理汇率风险的管理等等。

我们今天很多专家学者谈到过这个问题,未来不再是客户提供资金,而是能否提供管理工具,中国的银行业面临上个世纪国际银行业面临的相同的外部环境。

金融创新,我们从不同的层面上可以把创新分为三种,宏观层面上的制度创新,微观层面上的制度创新和微观层面的产品创新,从银行里讲,可能更多是一种产品的创新,这块我想我们可能需要达到几个共识。

金融这边有几个观点,金融创新是中国银行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没有制度创新和产品创新是次优选,中国存在金融创新不足,在现阶段的宏观经济和金融形势下,金融创新尤为重要,尤其是利率市场化后的产品创新更为紧迫,金融创新要与中国经济和银行业实际密切结合,本着以满足消费者需求,服务于实体经济为宗旨,开展基础产品以及期货、期权和互换等,短期内尽量规避结构化产品。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