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彬彬 联合国多哈谈判乐施会代表团中方负责人

很喜欢一句电影里的台词:“Welcome to the future”,这种打破常规的在场式表达瞬间可以引爆人类本性中的好奇与冲动去探索一个未知的新世界。但是如果今天可见的极端天气和极端价格成为明天的生活常态,这样的未来,还有几个人能欣然面对呢?更何况,未来还没来,这些灾难可见的后果已经清晰可见。

极端天气事件是气候变化的主要呈现之一。不用追忆太久远的事,就在今年10月底,飓风桑迪袭击了海地、牙买加、巴哈马群岛和美国东海岸。过去的一百年以来,纽约地区的海平面上升了将近1英尺,这进一步放大了风暴对史泰登岛和新泽西州社区的肆虐。11月,多哈谈判当月伊始,中国北京迎来新一轮极端天气,40小时雨雪降水超过历史同期极值。北京上一次出现类似天气是2003年11月7日,在过去61年中,这样的极端天气出现过四次。

2012年同样值得关注的是气候变化如何通过影响全球粮价直接摧毁人们的生活和生计。2012年的夏天,美国经历了60年以来最严重的一次旱灾,在俄罗斯,这场旱灾推动了粮食价格达到历史高位。今年8月,世界银行报告说,7月1日,玉米和大豆的价格达到了历史高位。粮价高企,和每个普通人的生活息息相关,而其中最受影响的,是生活在生态脆弱区的穷人们。

在阿拉伯地区,也是今年联合国气候变化谈判举行的地区,也门正经历着一场严重的粮食危机,这个国家几乎一半的人口,大约1000万人没有足够的食物吃,500万人需要紧急援助,100万儿童面临着营养不良的危险。也门90%的小麦需要进口,高企的粮价可能会进一步威胁该国的粮食安全。

干旱不是一个新现象,这也不是中东地区国家第一次遭受到食品价格上涨的打击,。2010年,俄罗斯大旱,加上在印度飘忽不定的季风降雨和澳大利亚的洪水,促成了大规模的小麦价格飙升。由于市场的恐慌和政府的出口禁令,小麦价格在一年内上涨了80%,超过4400万人陷入贫困。整个北非和中东地区严重依赖小麦进口,饥饿问题对当地人来说变得异常现实。

2012年9月,乐施会题为《极端天气 极端价格》的报告警告说,发生在2010年和2012年的旱灾和粮价上涨不是巧合,更应该被视为一种“新常态”。与此前的研究相比,这次的报告考虑了气候变化渐进的影响,如提高温度和改变降雨模式,并模仿了在未来的20年极端天气对食物价格影响的场景。研究警告说,到2030年,世界将会更容易受到极端粮食价格冲击,气候变化增加了北美极端干旱的可能性,而很多国家依赖于美国小麦和玉米的出口。即使在相对保守的情况中,2030年,在美国,一个类似今年的旱灾可能会引发的玉米价格上涨高达140%,高于2030年的平均食物价格,这个平均价格可能已经是今天粮价的两倍。

今年夏天以来,全球粮价居高不下,加上更严格的粮食储备,粮食价格预计将保持高位直至2013年。在世界主要粮食产区的严重干旱,不管同时或是连续几年出现,都可能带来严重的全球粮食危机。而全球变暖正在增加类似事件的几率。

现在比起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支持农民,尤其是贫穷地区的农民,适应和提高他们应对极端天气的能力。美国的农民正将作物生产挪向北方。他们已经获得比较抗干旱的作物品种,投资和保险机制,缓和了他们农作物的损失。这样的资源和技术应该尽快在更贫穷干旱的地区推广和应用。多哈前,乐施会在埃塞俄比亚启动了一个“天气指数保险”项目,超过1万名埃塞俄比亚北部的农民可以从中获得现金,以帮助弥补干旱导致的农作物损失。这是乐施会在世界各地帮助贫困社区适应极端天气项目之一,而我们需要更多这样的项目,帮助贫困社区应对极端天气和急剧增高的粮价。

现在,多哈谈判进入了关键的第二周,各国部长陆续抵达多哈,谈判场里的气氛有了微妙的变化。相比往年的谈判,多哈要解决的问题相对集中,资金问题更是关键的关键,但经过上周的谈判,这一问题能否解决及如何解决还不明朗。应对气候变化,需要各国展现出更多雄心和决心,只有这样,人类共同的未来才不会纠缠于干旱、洪涝、飓风、海啸等灾难中,才能丰衣足食,收获惊喜,而非恐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