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1月14日电(记者杨维汉)“我们将认真履行职责,把法学理论和司法实践相结合, 以用促学、以学促用 ,为平安中国、法治中国作出积极贡献。”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民商法教研室主任姚辉说。14日,最高人民法院举行了简短的仪式,欢迎6位法学专家学者到最高人民法院副厅级领导岗位交流挂职。

去年,最高人民法院提出建立人民法院与法学院校双向交流机制,将政治素质好,具有较高学术水平和影响力,且符合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等相关职务任命条件的优秀专家、学者吸引到人民法院挂职锻炼。

这6位专家学者分别是: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卢建平、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民商法教研室主任姚辉、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院长薛刚凌、中央财经大学法学院院长郭锋、中央党校教授卓泽渊、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李曙光。

“根据审判需要,邀请法学院校推荐专家学者来最高人民法院挂职锻炼,是实施人民法院与法学院校双向交流的重要措施。”最高人民法院常务副院长沈德咏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审判机关维护国家安全、化解社会矛盾的任务更加重大。面对新形势、新要求、新考验,人民法院不能孤军奋战,而要广揽人才、广集民智、广求善策,加强科学决策、科学统筹,尽最大努力把社会力量聚集到人民司法事业上来。”

据了解,去年8月,最高人民法院着手人选的推荐工作,邀请北京部分法学院校、最高人民法院内设部门进行推荐。根据推荐情况并综合考虑推荐人选的政治素质、研究方向、专业水平和工作经历,并征求其所在单位意见,确定了6名挂职人选。他们中有的当过律师、仲裁员、有的曾在地方法院、检察院挂职锻炼,具有较丰富的司法实务经验和深厚的法学理论功底。

“长期从事审判工作的法官,往往比较关注实务问题的解决和个案的处理,对于法学理论研究以及如何运用法学科研成果指导审判实践,一般投入的精力不多。交流挂职的机制为我们提供了向专家学者学习的良好平台,我们将充分利用好这个机会,虚心向他们学习。”最高人民法院行政庭庭长赵大光说。

最高人民法院政治部有关负责人介绍,挂职期间,6位专家学者与同级副职享受同样的权利,可出席有关会议、参加司法政策研讨、司法解释制定、重大案件研究、司法改革论证等工作。他们将统筹安排各自学校管理科研工作和所挂职部门的业务工作。

最高人民法院对6位交流挂职人员也提出了明确的纪律要求,挂职期间一般不在非法院系统公务活动中使用挂任职务,不得以律师、顾问等身份参加有关诉讼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