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南京1月23日电(记者朱旭东)4年前,无锡市政府决定,关闭、拆除市区1000多个报刊便民亭,曾经在全国引起一片哗然。如今,无锡市又规划让报刊亭重回无锡街头。似乎拆得理直气壮,建得也理所当然,这一拆一建,真让人哭笑不得,更让作为城市文化风景线的报刊亭千言万语化成梨花带雨,欲说还羞。

想当初,拆除报刊亭的理由,是“整治市容”,主要是为了迎接在无锡举行的一个世界性论坛。为了让拆除“师出有名”,当地政府给这些报刊亭戴上了“非法”的帽子。很多报刊、便民亭经营业主反映,他们每年都向城管、邮政等部门交纳几千元到几万元不等的费用,既然交费了怎么还违法?当时无锡市政府新闻发言人表示:交费不能作为合法的依据,前几年有关部门的管理不是很规范,存在“以交代管”现象,所以无锡下决心要彻底整治各类亭棚车点。

实际上,当时被拆除的报刊、便民亭,都是政府为安置下岗职工等困难人员设置的,是便民工程。当初的很多报刊亭也是政府部门统一设置的,在一些报刊亭门头上,还印着“市委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怎么突然就变成了“非法”的呢?

报刊亭在一片非议声中被拆除了。这4年来,很多无锡人都在默默期待着报刊亭重回街头,有政协委员在无锡两会上提交提案“希望早日恢复报刊亭”,更多的人则通过人民来信向政府反映自己的愿望,终于得到了无锡市现任主要领导的“高度重视”。

领导一“重视”,事情似乎就变得好办了。想当初,无锡市政府强拆报刊亭,同样是因为领导的“重视”,却将民意置若罔闻。如今,是顺应民意的回归吗?我们能简单地为此欢欣鼓舞吗?

俗话说,嘴是两张皮,怎么说都有理,但却不能让这“理”,全给城市管理者占了。否则,民意从何体现?又怎能说报刊亭重回街头就是“顺应民意”呢?

再想想,这些即将重回街头的报刊亭,几年后会不会再次成为影响市容的“东东”而被拆除?正如一位网友在点评此事时表示:政府做事毫无契约精神,这种情况下恢复,有多少人会再去经营,说不定下一任领导又要拆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