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商务委副主任回应早报“民生走读”:菜价受天气影响大 售菜环节无暴利

1月29日清晨,上海市虹莘路平阳路口的“钟点菜场”,市民正在选购蔬菜。早报记者 王炬亮 图

“民生走读”系列之“菜价”版面

民以食为天,菜篮子是老百姓最为关注的话题之一。两会前,早报记者与市人大代表共同调研了上海的菜价问题。两会期间,早报记者就调研情况采访了市政协委员,上海市商务委副主任、党组书记张新生。

菜贩工作辛苦挣钱不多

早报:市民餐桌上的菜,从生产到运输再到销售,各个环节存在收费过高的现象吗?

张新生:从物流环节上来说,运输成本摊到每斤菜上,占到的比重其实并不高。如果是外地产的菜,需要从产地运到上海的一级批发市场,从一级批发市场运到全市40多个二级批发市场,再从二级批发市场到菜场,一个流通环节,每斤菜的运输成本其实只增加了几分钱。

如果是在本地产的菜,则会有运销户也就是俗称“菜贩子”的人到地里去收菜,再到市场卖,这个环节增加了30%至40%的成本,不过运销户的工作非常辛苦,能挣的钱其实也很少。

再说菜市场卖菜的环节,我做过调查,往往是一对夫妻共同经营一个菜摊,他们一个月能挣的钱也就五六千元,平均到个人也就两三千元。如果遇上天冷、天热,菜容易腐坏,赚的钱就会更少。

所以,其实从生产到运输再到销售,各个环节上并没有暴利,菜价是由市场供需规律所决定。

早报:那么,是什么原因使得有市民反映部分菜的价格还是高了些呢?

张新生:这便是我接下来想谈的问题。

其实老百姓反映菜价高的,主要是6至8种绿叶菜,一般上海本地产的鸡毛菜、小青菜反映得比较多,而且这种反映往往在一些特定的时段。

天气的原因会很大程度地影响菜的产量,也会因此影响菜的价格。比如冬天、夏天,绿叶菜就长得比较慢,霜冻、暴雨天气也会引起产量低。

这样一来,部分绿叶菜因为供需不平衡,价格就高了。尤其是上海市民在口味上,更青睐一些本地产的绿叶菜,但有些时节产量实在有限。

粮食水产将入追溯体系

早报:今后,市商务委将做哪些工作稳定菜价,并让老百姓更放心?

张新生:从商务委方面来说,未来我们主要会在两个方面下更多功夫。

首先就是必须保障供应。因为本地菜不足以满足市民的需求,所以从外地调菜的工作一直在做,也必须做好。在平常时段,必须要保证每天从外地调来四五千吨蔬菜;高峰时期,必须保证每天的调运量达到8000吨,甚至9000吨。

另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便是食品安全问题,市民餐桌上的食品必须是安全的。为此,一套全面的食品安全追溯体系正在加紧建设中。生产、流通、销售上的每一个环节我们必须及时掌握。

目前,本市肉类的食品安全追溯体系已经基本建成,蔬菜方面也已建成了一定规模。现在,通过已经建成的体系,每天上午10点前,当天出现在上海市场上肉类的所有信息都能在我办公室的电脑上显示。

今年将开始加紧启动粮食、水产品等的食品安全追溯体系。不过,要实现食品安全追溯体系的全覆盖,可能还要花上几年时间。

此外,我们还会根据实际需求,进一步完善菜场的布点。上海现在共有标准化菜场840座,在一些布点不够的区域,我们还将通过设立临时小菜店、钟点菜场,或者超市卖菜等方式来尽可能解决市民买菜的不便。

【相关新闻】

《只卖三个半小时的菜场》

录入编辑:任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