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1月18日公布近10年基尼系数,国家统计局昨日在其官方网站详解基尼系数的数据来源和测算方法,对目前备受关注的原始数据客观性、测算方法科学性、以及个人对收入差距感觉为何与基尼系数不一致等问题(详见早报1月29日A40版《基尼系数之争背后的调查困境》)一一作出回应。

刊登于国家统计局网站的这篇文章名为《关于我国居民收入基尼系数测算的几个问题》,署名为“国家统计局住户调查办公室主任王萍萍”,文章分为“基尼系数的含义、方法及相关问题”、“测算基尼系数的基础数据”、“测算基尼系数的方法与步骤”三部分,并配以“一个基尼系数测算方法示例”的附件。从基尼系数的概念入手,层层递进介绍官方版数据的出炉过程。

其中,对于数据客观性质疑,国家统计局称,“与很多国家政府统计面临的问题一样,由于缺少确切信息,很难校准税外收入的偏差。”

每季随机电话回访6000户

“根据各国通行做法,国家统计局使用全国城乡住户收支抽样调查数据作为计算基尼系数的基础。”对于数据来源,文章如是介绍。

而之所以现在能发布,是因为在2012年底制定了新的一体化住户调查制度,建立了统一的收入指标体系,且明确将年内外出务工半年以上的农民工,从现行的农村人口调整为城镇常住人口测算。

具体到操作层面,文章称,在基础数据采集上,采样群体已从2012年的14万户(农村7.4万户,城镇6.6万户)调查样本升级到目前的40万户(国家样本16万户、地方样本24万户),调查方式除了记账调查外,近年来还增加了对农民工的问卷访问调查。

在可支配收入的统计口径上,新方法扣除了农村居民社保支出、利息支出、赠送城镇居民支出,增加了农民工在外花费的收入;扣除了城镇居民以房贷利息为主的全部财产性支出,增加了自有住房折算净租金收入和实物折算收入。

就具体调查流程而言,调查过程可以分为抽样、记账、录入、审核、汇总等多道“工序”。其中,调查户按照统一规则,随时逐笔记录该户发生的收支情况,包括工资收入、生产和出售农副产品收入、家庭经营的二三产业收入、转移收入、财产收入,以及各种购买活动、消费支出、生产支出、社保支出、自产自用产品和其他实物收入等等。

国家统计局特别强调,国家统计局每个季度电话随机直接回访6000个左右的调查户。同时,还通过实地抽查回访等控制数据质量。

核查高收入人群数据

主要依据个税缴纳情况

在测算方法中,关于最受关注的——校准城镇高收入户调查收入偏差,文章也有详细阐述。

文章称,校准方法主要有“历史调查样本对比”,“根据税务部门发布的年收入在12万元以上纳税人收入情况校准住户调查中高收入户样本比重和收入水平”,以及“对一体化住户调查中国家抽中的16000个调查小区中所有200多万住户的摸底调查资料与现有城乡住户调查户基本信息进行对比”等三类。

国家统计局最终采用的是,以个人所得税资料为依据,测算确定高收入户样本结构权重和人均收入水平的调整系数和调整模式,对高收入户群体进行平滑校准。

“但由于缺少确切信息,很难校准税外收入的偏差。”对于灰色收入的问题,国家统计局如是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