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林电影节)随笔:过度“压抑”让观众走开——《维克和弗洛看见一头熊》首映引争论

新华网柏林2月10日电(记者 潘旭)第63届柏林电影节10日进入第四天。主竞赛单元的参赛影片、加拿大法语电影《维克和弗洛看见一头熊》当天首映,但“压抑”的电影情节让观众纷纷离场。记者亲历两届柏林电影节,这种场面还是第一次碰到。

平时的首映场人山人海,放映开始半小时前场内就已座无虚席。《维克和弗洛看见一头熊》的首映式却是例外,直到开演时场内还有不少空座。放映中,记者邻座的一名女记者已然熟睡。影片接近尾声时,媒体业界观众所剩不到一半。

这部电影讲述了五旬开外的妇女维多利亚出狱后空虚孤独,在治安巡警纪尧姆的监视下,与昔日的同牢室友弗洛伦斯搭伴生活。影片场景基本靠意识流的方式穿插,前后缺乏连贯的逻辑顺序,凭空出现的各种角色频繁用表情交流,偶尔几句谈话也属“空穴来风”,让观众不知所云。片中吹号小男孩莫名失踪,老年人离奇病亡,主角更是神情恍惚,前言不搭后语,最终被捕熊的大夹子伤害,这些情节让观众难以适从。

首映后的媒体见面会上,记者寥寥无几。导演德尼·科泰遭到质疑和挑战。数名记者均表示无法理解影片的表达方式和内容。科泰回应说,他在片中力图表现的是社会边缘人士的困难处境,这些人对社会缺乏信任,难以用正常的方式融入社会、与人相处。因此,他尝试用完全不同的视角,对一般故事的逻辑讲述、情感宣泄及性格刻画方式进行颠覆性尝试,以他所称的“大力创新”方式把该片打造成某种或悲剧或荒诞剧的组合。

有记者说,该片的表述方式缺乏连贯性。对此,科泰称自己不愿落入俗套,跟从传统的情节转换顺序。他认为影片中人物性格已然成型,他们的出现和离去可以飘忽到无须观众察觉。科泰希望观众在观看他的电影时彻底改变习惯,用某种“飘逝而去”的感受,来体会他对电影叙述方式的创新。当有记者质疑影片没有合理结尾时,科泰以他也许将为此片拍摄续集一言蔽之。

柏林电影节起源于二战后废墟上的西柏林。当时的柏林人不得不严肃认真地面对德国沉重的历史负罪感和战争留下的千疮百孔,由此柏林电影节被披上了浓厚的“反思”色彩,“压抑”“沉重”的艺术电影被视为柏林电影节的重要标签之一。

诚然,艺术不应该被框架和定式所束缚。但电影本身既是艺术,也应是娱悦大众的媒介。在讲求多元化文化及各种艺术种类并存的现今社会,电影人寻求创新的努力无可厚非。但凡事过犹不及。如果电影拍摄方式因刻意寻求创新而走偏,以至过分离奇古怪,讲述内容让多数观众感到困惑,视觉效果又有悖于人们正常的观赏习惯,观众只能对其“敬而远之”。缺乏观众基础的电影作品注定是没有生命力的。电影终究还要面对观众。影院里无人喝彩之际,就是电影人需要认真反思之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