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长沙2月25日电(记者周勉)春耕在即,对农业大省湖南一些种粮大户而言,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的政策让他们喜笑颜开,但劳动力短缺却又让他们有点发愁。记者近日在湖南乡村采访了解到,一些种粮大户为了能留住劳动力为自己打工,除了增加工钱外,还纷纷走起了“温情路线”。

春节期间,长沙市望城区乔口镇农妇陈菊英的几位亲友“怂恿”她节后一起外出打工,“一年可以挣到三四万元”。但陈菊英还是选择了离家只5分钟步行路程的翠翠农业公司。

在老板熊伟的办公室,陈菊英乐呵呵地说:“这个老板人好咧,食堂里每天都有肉有菜,有次干活时不小心受伤,老板还派人开车送我去卫生室。给的工钱也不低呀,我去年挣了三万块。”陈菊英说。

熊伟告诉记者,现在农村劳动力非常紧张,大户开出的工钱差别也不太大了,要想留住人,那就只能走“温情路线”,多为老乡们着想。

熊伟是方圆数十里有名的种粮大户,目前共流转土地经营1600亩水稻和上千亩蔬菜,忙完水稻之后的老乡们便可以继续在菜地里干活,一年到头都有事做。稳定了劳动力后,熊伟开始琢磨如何为他们服务。“比如改善伙食,以前是吃大锅饭,一人一勺菜。现在是几个工人坐一桌吃小炒。冬天清洗蔬菜很冷,就一人发一双手套。到了夏天,要准备好足量的凉茶和中暑药品。”熊伟说,今年夏天一定要给工人的休息室装上空调,取代现在的几台风扇。

衡阳市衡阳县西渡镇的种粮大户刘准告诉记者,他在当地招工并非是开价最高的,但从2011年开始,总是不断有人主动要到他那里干活儿,他不愁人工。其中最主要原因便是工钱是一天一结,绝不拖欠。

“有些老乡确实遇到特殊情况急需用钱,我还预付工钱。”除此之外,刘准还把以前一天只管一顿饭变成了一天管两顿饭。刘准说,在农村,人情仍然是村民们看得很重的东西。这些将心换心的做法,看起来似乎是增加了成本,但实际上是提高了劳动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