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消息 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26日通过其官网宣布,已完成收购加拿大尼克森公司的交易。收购尼克森的普通股和优先股的总对价约为151亿美元。这是中国企业成功完成的最大一笔海外并购。

中海油151亿美元收购尼克森

早在2005年,中海油就试图凭借海外并购完成华丽转身,但最终折戟。在收购优尼科公司折戟7年后,中海油卷土重来,再度出击曾遭遇重挫的北美油气市场,意欲“抄底”海外。2012年7月23日,中海油对外宣布,已与加拿大第五大石油公司尼克森公司(Nexen)达成最终协议,将以每股27.50美元的价格现金收购尼克森所有流通中的普通股。经过一波三折的谈判之后,此起收购案直至今天尘埃落定。

同时,这起收购案并非中海油首次成功海外收购。有媒体统计,从2005年至今的8年间,中海油共发起10次海外收购,最终获得成功的达8次。

针对此次收购,中海油董事长王宜林说,通过收购尼克森,使公司获得一个国际领先的发展平台。中海油坚信收购尼克森符合公司发展战略并将为股东带来长远利益。

尼克森作为中海油全资子公司,将由首席执行官Kevin Reinhart继续负责管理,Kevin Reinhart在尼克森有18年以上的工作经验。新董事会由中海油、尼克森现有管理团队及加拿大籍独立董事组成,中海油首席执行官李凡荣担任该公司董事长。

创下中国企业最大海外并购成功纪录

据了解,尼克森案是迄今为止中企在海外最大金额的收购案,也是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加拿大金额最大的外资收购案。同时,中海油收购尼克森的金额,大大超过截至2011年的几十年来中国对加直接投资的累计总额。此前在2005年,中海油曾打算以185亿美元现金收购美国的优尼科公司,但最终败走美国;而后,作为最大单一股东的中国铝业又打算以195亿美元收购澳大利亚矿企力拓,但同样“败走麦城”。

“本次收购的完成,将提升中国企业 走出去 的信心。”能源专家林伯强说,这具有很强的信号意义。同时,交易本身给其他中国企业带来的启示是,涉及到资源收购,一定要遵从当地的企业文化,熟知目前的宏观大背景,乃至认真了解被收购对象所在国的政治、法律和文化等一系列资料。

中海油收购尼克森对中企“走出去”的战略启示

中海油收购尼克森吸取了以往的教训,采取了新的收购策略。新策略力求从各方面证明收购的合理和善意,包括在发出正式要约前先与目标企业进行友好接触、表明诚意,详细掌握对方及其所在市场的情况,并把了解当地法律规定、政府及行业的要求作为优先要务。

为争取加拿大的支持,中海油决定将其北美地区的总部迁到加拿大卡尔加里,保留尼克森全部员工,甚至考虑在多伦多证券交易所二次上市。一名与收购案关系密切人士表示:“从一开始,中海油就把了解(法律)规定、了解政府及行业的要求作为一项优先要务。”

油企海外密集出动为哪般

“三巨头”密集出动背后,实则是其“十二五”战略轮廓的初显。

“在此前的多次工作会议中,三大石油公司就已经分别制定了 十二五 期间的任务部署,这些规划仍在完善之中。”国务院信息研究中心一名研究员对记者说。

而在三大公司的工作部署中,扩充上游资源储量则是其相同目标。

据资料显示,2012年,中国企业海外并购329起,253起披露金额的共约665亿美元,能源和电力占据最大份额。

在能源矿产领域,大手笔收购更显得“三桶油”底气十足。数据显示,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2012年海外收购账单成绩斐然,总共254亿美元折合1581亿人民币,超越以往任何年份。业内人士认为,随着业绩的复苏,央企已然成为国内企业“走出去”的先行者。未来,中国企业走出去的紧迫性增强,并购规模会越来越大,对国际国内经济的影响也会逐步显现。

不过,也有专家表示,纵然中国国企资金充裕,加快了收购欧美资源企业的步伐,不过天价收购案也可能引起相关国家议会反弹。毋庸置疑,并购重组能使企业在短时间内迅速聚敛其规模优势和资源优势。然而,并购方惟有把并购后拥有的相对分散的资源整合成一个协调效应强的有机统一体,兼并重组才能真正发挥1+1>2的效果。否则,并购企业将变成一个庞大的一盘散沙式的内部市场,使其深陷重组和整合泥潭而不能自拔。

相关报道:

中海油收购尼克森尘埃落定 平均日净产量有望增2成

中海油收购尼克森获美外国投资委员会批准

商务部:望各方正常看待中海油收购尼克森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