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达累斯萨拉姆3月23日电(记者张平)上世纪70年代中期建成的坦赞铁路是中国和坦桑尼亚两国传统友谊的一座历史丰碑。然而,早在坦赞铁路建成前,就有一支中国队伍不远万里来到这个东非国家,几十年来用自己无私的奉献默默谱写着中坦友谊的篇章,这就是中国援坦桑尼亚医疗队。

1968年3月,山东省卫生厅派出了第一支中国援坦医疗队。45年来,一批批医疗队员克服了种种难以想象的困难,扎根贫困地区,以高尚的医德和精湛的医术赢得当地百姓的尊重与赞誉,为无数坦桑尼亚国民解除了病痛。

目前在坦的第22批医疗队有25名队员,他们同样来自山东。来到坦桑尼亚后,摆在他们面前的是与国内诊治环境完全不同的景象——缺医少药、设备落后、器械残缺不全。而且,当地患者艾滋病病毒携带率高,也给出诊带来很大风险。

为帮助队员们打消顾虑,医疗队积极工作,帮助大家“过五关”,即语言关、工作关、生活关、思亲关、集体生活关,还鼓励大家学习英语和斯瓦西里语。队员们统一思想,把圆满完成任务、为国争光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工作。

赵成军是医疗队派驻达累斯萨拉姆一家医院的心内科医生。在每天的查房中,他总是一丝不苟,不仅细心为病人听诊,还为身边的当地医生耐心讲解。一名接受过赵医生帮助的少年艾滋病患者,临终时手里还攥着一个红色的中国结和一张纸条,上面用斯瓦西里语写着“我爱中国”。

外科医生苏士珂被派驻坦桑尼亚北部穆索马医院。他成功治愈了一名长期遭受病痛折磨的妇女,使医疗队在当地获得普遍赞誉。

这位名叫马迪娜的30岁妇女在坦桑尼亚一家医疗中心接受子宫切除术后因手术损伤导致肠漏,经过近10个月住院治疗后病情仍不见好转。看到她极度消瘦的身体和近乎绝望的眼神,苏士珂决定为马迪娜施行手术,彻底根除她的病患。在制定了周密的治疗计划并排除种种困难后,马迪娜的手术很成功。为了让马迪娜更好康复,苏士珂还自掏腰包买鸡买鱼为家境贫寒的她补充营养。

在医疗队,像这样的感人故事还有很多:被派驻姆希比利医院的心外科医生张磊带头为贫困患儿捐款;眼科医生夏文清和当地同事一道赴900公里外的边远地区送医送药,一周就做了137例眼科手术……

面对坦桑尼亚医疗设施落后、生活条件恶劣、蚊虫疾病肆虐等种种艰苦条件,医疗队员们忘我工作、无私奉献。穆索马医院的负责人认为,如果没有中国医生,他们的医院甚至根本称不上医院。

中国驻坦医疗队有一首人人喜爱的队诗,题目叫《有一种爱无可替代》:“祖国啊,母亲,您深深的爱,滋润着我们的情怀……即使我们身在海外,友谊使者的使命,让我们从不懈怠。”

在坦桑尼亚百姓心中,中国医生是“令人尊敬的人”,他们治病救人的善举和无私奉献的精神赢得了坦桑各界的高度赞扬、钦佩和爱戴。他们用自己的真诚和汗水为坦桑人民作贡献,为中华儿女添光彩,为中坦两国架设起一座友谊的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