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倡导文明驾驶、强化交通礼仪的建议

全国人大代表 郭振甫

汽车、城市、道路,中国近十年在这些领域都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前所未有的发展。但我们在享受汽车带来的便利、快捷、舒适的同时,无疑也在忍受着堵车、空气质量差、道路秩序混乱、交通事故频出等令人痛苦的状况。我们可能会指责交通法规不够完善、执法不严、随意违章等,也会抱怨人们面临交通事故时人情冷漠、毫无道义等。但我们更应该检讨的仍然是驾驶员这个汽车流动的责任主体,因为这才是交通良好与否的主动力量。对于公众日益诟病的违章驾驶,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不懂交通法规带来的违章行为,也可称之为无知性违章,大多发生在新驾驶员身上。比如城市道路行驶时开远光灯,夜间双向会车不变光,超车、变线不打转向灯,转弯车辆不避让直行车辆等。

2、堵车带来的心情烦躁,并由此造成的野蛮驾驶,号称“怒路族”。如猛踩油门刹车、急转向、狂按喇叭、强行超车等,这是相当一部分人的发泄行为,不仅加重了城市病,危害行车安全,还带来了行人对机动车的反感、噪音污染等。

3、缺乏基本的社会公德意识,带来对行人、其他驾驶者的恶意伤害。如:与行人、自行车抢道;不主动避让行人(尤其是老人、孩子等);虽然是绿灯,但前方道路已出现拥堵状况,仍继续行驶,堵塞交汇区,人为造成新的拥堵;无视别人的礼让,缺乏基本的闪灯回应等。

4、缺乏对交通法规的基本敬畏,恶意违反交通法规现象频发。如:闯红灯、实线变道、右侧超车、超速驾驶等。这是造成交通事故尤其是恶性事故的主要原因。

以上不良驾驶行为不仅造成堵车、城市秩序混乱、交通事故等,同时加重了环境污染。这是因为,使用内燃机为动力的车辆在发动机怠速或低速运转时所产生的尾气污染,要远高于同一发动机匀速正常行驶时产生的。如何有效缓解拥堵、提高道路通行效率,进而减少市内环境污染和交通事故?驾驶员责任重大。

为此,建议从倡导文明出行、培育礼仪型驾驶员入手,为社会营造一个懂得避让、讲究礼仪、文明出行、和谐共生的交通环境和社会秩序。具体建议如下:

1、加大执法力度,正向激励和惩罚并举。

一个良好社会秩序的养成都是从严格甚至苛刻的处罚开始的,因此,我们首先还是希望驾驶员严格遵守交通法规。同时,也建议执法部门在严格执行交通法规的基础上,引入对驾驶员的正向激励机制。如:一年之内没有违法记录的,可考虑给予车辆购置税减免、驾驶证延期年审、车船使用税减免等。从与驾驶者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的各个方面,引导大家自觉遵守并养成良好习惯。

2、营造讲究“交通礼仪”就是遵守社会公德的良好氛围。

利用各种媒体大力宣传文明行车礼仪,采集优秀案例进行正面传播,引导有车一族在潜移默化中养成“我为大家让空间、大家为我行方便”的公德意识;同时,倡导交通礼仪进学校、进社区,从孩子时期开始、从日常生活关注,逐步养成“文明交通、礼仪出行”的公众习惯。

3、对交通法规中的一些倡导性行为进行立法。对于目前交通法规中的倡导性驾驶行为,随着车辆的不断增加和道路的拥堵严重,应该予以立法。对于有特殊勤务的公共服务类车辆,如救护车、消防车等生命财产相关的车辆鸣笛,其它车辆应该让行。对于“应该”这样的规定,很多人都理解为“倡导”但不是“必须”。因此,类似于这样的规定,建议参照国外的交通法规,对违反行为加大惩罚力度。

4、在汽车驾驶员考试中,加入“交通礼仪”培训。

首先,要严格理论知识和路试,为社会输入合格的驾驶员。在此基础上,组织专人编写文明行车礼仪教材,并进行专题培训,为我们正在受到污染的城市、为全国日渐拥挤的道路输入文明之风、礼仪之风,从驾驶员这个交通主体开始,规范自我行为、养成文明习惯、崇尚交通礼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