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割煤化工这块“大蛋糕”的除了大型央企,还有些民企也在跃跃欲试,但是相对央企的优势,这些企业各自面临不同的困难

重复建设严重,上下游需求不景气,再加上传统煤化工产能过剩,煤化工领域早已面临了行业的瓶颈期。产业转型选择对煤化工产业进行深加工,发展新型煤化工产品成了很多公司过渡这个阶段的方式。在市场看好,政策利好的情况下,新型煤化工是否能成为引领煤化工领域继续蓬勃发展的救命稻草?答案或许仍不明晰。

丹华营业利润四连亏,

重头戏未来不乐观

在中国企业中,最先将煤制乙二醇产业化的是丹化科技。2009年12月,丹化科技宣布通辽乙二醇装置打通流程。

受国家政策的影响,政府对公司的补助也由2011年的6,778,273元增到2012年的11,484,94元,补助增加额为4706666元。其中,直接计入损益的政府补助655.00万元中,子公司通辽金煤有限公司收到了575万元。

年报显示,公司2012年营业收入为1,102,160,493元,同比增加544,926,73元,增加比例达到97.79%,其中主营业务的收入同比增长也达到了95.97%。公司认为增加的原因主要为:子公司通辽金煤化工有限公司产量、销售增加所致。

然而,该公司的净利润却呈现出跟营业收入完全不同的光景。

2012年,公司实现净利润2775万元,实现扭亏,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却为-1,37亿元。扭亏的主要原因是公司收到以前年度已全额计提了价值准备的应收款项2.065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2011年公司营业利润-2559万元,而在过去的2009年,2010年和2011年中,这个数值分别是-7031万元,-4267万元和-39435万元。这意味着,在经营层面,连续四年来公司都没有实现盈利。

公司2012年年报称,通辽项目2012年共生产乙二醇10.11万吨,同比增长200%,实现营业收入618,853,567元,占主营业务总收入的57.43%,毛利率为1.66%。

据国都证券研报称,虽然乙二醇产量大幅提高,但是未来盈利依然不乐观。通过成本分析,乙二醇的折旧和人工偏高,成本在6000元/吨,而销售价格在6200元/吨,低于2012年市场平均价格6640元/吨。

华鲁恒升煤化工首创

多联产模式以抗风险

华鲁恒升是继丹化科技之后的第二个攻克煤制乙二醇技术的企业。

去年全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0.03亿元、利润总额5.32亿元,净利润4.5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4.79%、27.23%和27.31%。

据2012年年报,公司尿素的产量比上年增加31.01%,营业收入29.23亿元,同比增长38.78%,占总营业收入41.74%。同时,毛利率为27.16%,同比增长22.81%。尿素在这一年里的优异表现,显著增厚公司业绩,缓解了产能瓶颈。

另外,公司认为,收入增长的原因是公司面对形势,不断提高运营质量和市场竞争能力。公司16万吨/年己二酸、15万吨/年硝酸项目、醋酸节能新工艺改造项目顺利建成投产。根据市场变化及时调整产品结构,优化调整系统运行模式,跟随市场变化柔性调节,拓展企业品牌,优化扩增渠道。公司首创了大型煤化工装置“一头多线”多联产模式,实现了柔性生产,提高了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新型煤化工产品方面,醋酸营业收入相比上一年下降4.19%,而2012年才投入生产的己二酸,毛利率只有0.87%。(理财周报上市公司年报评测小组 实习记者 魏湘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