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4月22日电(记者姜潇)“喜欢读书,就等于把生活中寂寞的辰光换成巨大享受的时刻。”这是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的名言。在媒体发达、信息爆炸的时代,你是如何打发你的寂寞时光?

常常见到地铁、车站、银行等号……许多闲散的时间里,人们总拿着手机不停刷屏。智能通讯时代,微博、微信等新媒体使越来越多人养成了“碎片化阅读”的习惯。

何谓碎片化阅读?有人指出,这种通过手机、电子书、网络等进行的不完整的、囫囵吞枣的阅读模式,以及“百科”“知道”等途径获得信息即碎片化、浅阅读。

看似我们每天都在信息包围之中,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实则脱离手机、网络,我们似乎一无所知,整日在网络狂欢中跑马,沉淀在头脑里的竟是些记忆碎片和各种鱼龙混杂的信息,渐渐丧失了对问题的理性思考和独立判断。

我国自2006年开展“全民阅读”活动,全民阅读的热情似乎仍处于一个尴尬境地。全民如何阅读,读什么、怎么读,折射的是一个国家的精神状态和生存状态。

当今,我们不缺阅读,却匮乏好的阅读文本。焦虑、偏执、戏说的文学作品,励志、职场攻略等实用书籍琳琅满目。这些书往往阅读轻松却缺少深度,千篇一律而无从收获。刚从伦敦书展回国的民营出版人黄永军认为,老百姓的阅读其实是“被阅读”,出版商主导了阅读题材,而商业利益诱使相当一批出版商不断往市场推送低质书籍。黄永军说,出版和办学校一样,也要有责任。

近年来被说得最多的莫过于中国人人均读书量世界靠尾,没有良好的阅读习惯。“读书让人能感到一种淡然宁静的生活。”已过不惑之年的大学教师刘先生说,“尽管资讯日益发达,每天我仍要读2个小时的书才肯睡觉,这已经成为一种生活习惯。”

第十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显示,2012年我国18-70周岁国民图书阅读率比2011年上升了1.0个百分点,与此同时,数字阅读方式比2011年上升了1.7个百分点。

无论你是手持ipad、kindle阅读器下载数字阅读,还是坚持读纸质书、眷恋那一抹书香,每天,起码留给自己1小时的淡然宁静

希望有一天,国人的娱乐投入从麻将上网看电视换成了对一本书的倾注。拯救“阅读危机”,实际上是拯救我们日益衰退的精神,提振民族精神力量。

(原标题:读书,给每天1小时的淡然宁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