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政府报损失近1700亿引质疑

该数值系三县去年GDP总和21倍

国家工作组赴灾区实地核查

雅安地震一周后,地震损失评估与重建规划成为了舆论关注的焦点。日前,有媒体称,雅安三个重灾县已公布高达1693.58亿元的经济损失数值,该值为三个县2012年GDP总和的21倍,有“虚报注水”嫌疑。

对此,早报记者从相关部门和专家处了解到,目前公布的1693.58亿元的经济损失数值是受灾地方政府的预估数据,在灾后评估工作中仅作为参考数据之一。“我们一般会在综合分析四套数据的基础上开展综合评估。这些数据在评估过程中相互比对、分析、验证,最终通过灾害损失模型计算得到综合评估结果。”民政部国家减灾中心副主任范一大表示。

国家联合工作组:不了解其统计方式

4月25日,雅安芦山县抗震指挥部发布数据,称截至当日地震给芦山县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为851.71亿元人民币,该数据较22日的统计结果增长近3倍。类似的情况也发生在宝兴县和天全县。根据目前公布的数据,雅安三个重灾县的直接经济损失高达1693.58亿元,为三个县2012年GDP总和的21倍。

与该数值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地震后中国安邦集团研究总部发布的一份报告,该报告称“如果考虑整个地区所受到的影响,参照汶川地震损失的5%计算,按照比较法的原则估计,雅安地震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大致为422.6亿元”。

数据差异问题被报道后,引发舆论诸多质疑。对此,雅安市政府发改委发言人焦其玲告诉早报记者:“这个数据应该只是当地政府的一个预估数据。目前,我们正在配合国家相关部门和工作组的工作,最终的损失情况,还要根据国家相关部门的调查和论证。”

据悉,4月24日,民政部联合中国地震局、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国家减灾委专家委员会研究部署四川省芦山7.0级强烈地震灾害损失评估工作。此后一天,国家减灾委专家委、民政部国家减灾中心、民政部教育部减灾与应急管理研究院组成联合工作组,由国家减灾委专家委副主任史培军、民政部国家减灾中心副主任范一大带队赴四川雅安地震灾区,了解房屋、基础设施、工业、服务业和公共服务系统等方面的损毁情况。

对于工作组的评估进展情况,民政部国家减灾中心副主任范一大透露:“我们一般会在综合分析四套数据的基础上开展综合评估。一是对地观测数据,主要包括卫星遥感、航空遥感等灾区空间观测数据;二是灾区地方政府以统计报表形式上报的数据;三是灾害管理有关部门提供的关于灾区经济、社会等方面的统计数据;四是我们派出的现场评估工作组实地核查数据。这些数据在评估过程中相互比对、分析、验证,最终通过灾害损失模型计算得到综合评估结果。当然,在评估过程中,我们还会听取专家和有关部门的意见。”

对于雅安三个重灾县近1700亿元的损失数据统计,工作组一位不具名成员表示,因为不了解其统计方式和数据来源,无法做出评价。为了解1700亿经济损失数据是如何评估得来,早报记者昨日分别联系了芦山县、宝兴县和天全县的抗震指挥中心,但相关负责人均表示“不清楚具体情况”。

雅安防震减灾局:未倒塌房屋应纳入评估

早报记者了解到,因为关系到灾后恢复重建资金分配和重建规划,灾害损失评估工作需要反复论证和研究,其参考基数甚至包括地震烈度。所谓地震烈度,是指地震时某一地区的地面和各类建筑物遭受到一次地震影响的强弱程度,从震中开始向外逐步衰减。

雅安市防震减灾局的一名工作人员昨日向早报记者介绍,芦山地震发生后,中国地震局在全国抽调了几百个工作组奔赴灾区开展烈度图的测绘,该局的9名工作人员也参与了该项工作。“我们(地震局)主要负责烈度的测绘;发改委主要负责受损数据的统计,从乡、镇、县、市由下往上逐级上报;而由民政局牵头负责的国家减灾委专家委员会,则会根据我们绘制的烈度图,对个别地方的烈度实际修正,复核灾区各地报上来的受损数据是否准确,这个工作量相当大。”上述雅安市防震减灾局人员表示,地震局是从点上的损失判断烈度,减灾委专家则是根据烈度反推损失,这种互相监督的模式在此前的汶川、映秀等地震中均有采用。

地震烈度也是灾后评估工作的一项重要参考。“烈度分为1-12度, 10度表现为大部分房屋倒塌,11度基本上房屋损毁,12度是最强烈的,比如汶川地震个别地方就达到了12度。”上述雅安市防震减灾局人员说。而此次雅安地震的最大烈度为9度,等震线长轴呈北东走向分布,6度区及以上总面积为18682平方公里。“比如一个地方上报的损失有很多,但它的烈度只有4-5度,那肯定就有问题了。”

上述雅安市防震减灾局人员同时指出,此次地震的伤亡人数明显降低,这与汶川地震后房屋的抗震等级提高不无关联。“直观印象中,地震受损往往看表现,比如一大片房屋倒塌。但由于抗震等级的提高,很多房屋在地震中并没有倒塌,但实际上内部结构已经损毁,成了直立在那里的‘立体废墟’,但目前的损失评估标准需对这一块进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