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图:“远东毒蛇”郑吉常先生真正地在上海打出了一片天,解放后他重返精武体育会担任教练。   下图:1985年,拳王阿里(左)在访华时指导中国拳手打拳。本版照片翻拍于东宝兴路125号精武体育会,系上海拳击历史老照片。本版图片 早报记者 张新燕 翻拍

早报记者 陈均

作为一个世界性的体育竞技项目,拳击是从上海登陆中国的。上世纪初叶,十里洋场的舞厅里,菲律宾乐师大行其道,在伴舞、奏乐的空闲,为了招揽顾客,这些乐师便开始表演拳击,可以说,是他们率先让上海民众看到了拳击。

在上海拳击和中国拳击的发展之路上,陈汉强、郑吉常和周士彬这三代师徒的故事全景展示了中国拳击人在不同时代的奋斗和抗争。但拳击在上海和中国的发展之路注定布满荆棘,但在困顿中的开路人更值得后世铭记。

陈汉强:

中国拳击的开山鼻祖

让中国人真正接触拳击,澳大利亚华人拳王陈汉强的名字注定要镌刻在历史的丰碑上。根据《中国体育志》1996年6月刊报道,陈汉强1891年出生于中国梅县,从小随父在澳大利亚从事伐木工作,为了多挣钱,陈汉强一天的工作量比当地土著人两天的工作量还要多,这样艰苦的工作将陈汉强的身体打磨得异常强壮。一次偶然去酒吧,当地人看到陈汉强是华人,硬要他另换座位,双方就此发生了冲突,为了自我防卫,陈汉强一拳放倒对手,这恰恰被一边看热闹的悉尼体育俱乐部拳击训练中心教练目睹,陈汉强的职业拳击之路就此开启。

陈汉强原名“汉祥”,后来改名为汉强,有中国强大之意。当时中国国际地位低下,中国人处处受歧视和欺压,陈汉强立志要登上拳王宝座,为中华民族争气,但是在同级别比赛中屡战屡胜的他始终无法排入拳击排名前十。《上海体育志》人物传略曾描写了当时的情况:赛事主办方生怕澳大利亚拳王的头衔落到一个中国人的头上,千方百计设置障碍阻挡陈汉强获得挑战拳王的资格,直到他将前十名所有选手击败才获得挑战权,此时距离陈汉强加入职业拳击已经过去了10年。

1927年,在上海精武体育会的邀请下,陈汉强回国开设拳击训练班,这个拳击训练班诞生了中国第一代拳击手,郑吉常、郭琴舫和郭惠堂兄弟、白焱荣等今后驰名沪上的拳手都出自陈汉强门下。1935年,第11届奥运会在德国柏林举行,当时陈汉强和西侨青年会教练丁格尔一起训练的王润兰、靳贵弟出席了奥运会的拳击比赛,这是中国首次参加国际拳击比赛。

“能有机会为祖国的拳击运动出点力,这是我毕生的志愿和荣幸。”这是陈汉强经常挂在嘴边的话,然而1957年全国笼罩在反“右”斗争的气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