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兰州5月11日电(记者石昊 屠国玺)甘肃省南部高半山的花椒地里,姜家山村的村民姜三新和自己的老母亲一起打理自家的花椒树,有些外地商贩来村里收去年的花椒存货,出价每斤33元,比去年的价格还高,但是他们没有答应。

离花椒大规模上市的时间还有半个月,但他们已知道千里之外四川省花椒集散市场的价格信息,“今年春季遭遇了倒春寒,花椒价格肯定会涨,协会说今年的价格会涨到每斤40元”。

甘肃陇南的花椒种植户们组建花椒协会,通过“商战”把这一农产品的定价权掌握在自己手里,并因此获得了丰厚的回报。

由于气候适宜,陇南市武都区是中国花椒的主产区之一,其产量约占全国的五分之一。特别是在“5·12”特大地震后,当地大力发展花椒产业,这种中餐里重要的调味品,成为当地农户主要的收入来源。

武都区北茂花椒协会会长杜文修说:“因为不了解市场行情,以前椒农经常把花椒贱卖了。”

北茂花椒协会是当地最早成立的花椒营销协会。为帮助农户了解市场行情,2010年他们派出了第一批市场调查员到四川、陕西、山东等其他花椒主产区“刺探”情报。

协会的调查员都是当地经验丰富的花椒经销商,他们回来后根据各地的花椒产量和品质预估当年的花椒价格,然后把制定的指导价通过电视、报纸、村头广播等途径及时公布。

目前,这个协会已覆盖86个村,吸纳椒农3.3万余户。每年春季花椒上市前,协会都要到全国花椒主产区考察市场,然后综合各方面情况给出当年的动态指导价格。

协会给出的价格仅供参考,我们并不会干预市场。”杜文修说,“可以自豪地讲,每年全国的花椒价格都会受到我们指导价的影响”。

吃了价格“定心丸”的武都椒农腰包也逐渐鼓了起来。2012年,协会累计销售花椒850万公斤,收入4.2亿元。椒农人均收入2850元,同比增加600元。这在当地是个很不错的收入。

除了争取定价权,北茂花椒协会还为他们的花椒注册了商标,由协会牵头组织农户实行统一商标,统一包装和统一质量。

“我们的经验是,要想在市场上取得主动,首先得做大做强自己的产品。”杜文修说,这是让农民在市场竞争中受益的根本。

(原标题:中国农民通过“商战”掌握农产品定价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