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越南美山5月13日电随笔:越南美山寺庙,烽烟散后更迷离

位于越南中部广南省的世界文化遗产美山寺庙曾是占婆国(又译占城国)的宗教活动中心。它精妙的建筑和特有的印度教色彩蕴含着许多未解之谜,谜底在一次次战火过后益显迷离。

“美山的占婆寺庙至今仍有许多秘密,”已在这里工作十几年的38岁导游武文一这样告诉记者。武文一拿构建寺庙的红砖举例说:“人们至今不知道占婆人是怎么建造这些寺庙的,这些砖是怎么制作出来的。虽然过了一千多年,但是很多砖仍完好,即便考古学家也仍未能解释。”

另一个待解之谜,是这些砖是如何粘合在一起的。武文一介绍说,越南考古学家认为占婆人用树脂粘合砖块,但这也只是个推测。“砖石上雕刻的舞者有的看着像飞天,也像印度教和占族人信奉的其他神袛。”

美山寺庙多由石柱和红砖构成,主要配以印度教色彩的砂岩浮雕装饰。“走在美山寺庙群里,你能轻易分辨出哪些墙面是原始的,哪些是经过修复的。旧墙颜色鲜艳,修复过的新墙在几年后就暗淡乏光了。人们据此认为占婆人在寺庙完工后,在外墙上涂抹了一种特殊的砂浆,”武文一说。

美山寺庙在越南首都河内以南大约650公里处的山谷里,修建、发展于公元4世纪至13世纪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1999年将美山寺庙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据教科文组织网站介绍,美山寺庙有三个特点:作为一个发展超过10个世纪的出色建筑群组,其遗址鲜活反映了东南亚那一重要阶段的精神和政治生活面貌,该遗址在东南亚独一无二;美山寺庙是文化交汇的一个特例,反映了当地社会适应外来文化影响,尤其是接受印度教艺术和印度次大陆建筑风格的状况;美山寺庙遗址明确显示,占婆国在东南亚政治和文化史上曾有重要地位。

世界遗产委员会1999年对美山寺庙的评价是:公元4世纪到13世纪间,于现今越南海岸发展出一种源于印度教的独特文化。一系列令人印象深刻的塔庙遗址生动地说明这一点,在占婆国的多数时期,这些塔庙耸立于占婆国宗教和政治中心这一引人注目之地。

资料显示,占族人很早就来到越南中南部,几经兴衰,于15世纪没落。现在仍有部分占族人生活在越南、柬埔寨、泰国和马来西亚。

美山寺庙在兴建后,经不断扩建和翻建、修缮,最终形成了包括71座庙宇的寺庙群。在宗教和政治活动中心,美山寺庙经历了公元7世纪至10世纪占婆国鼎盛时期,也见证了占婆国随后的多年战争,逐渐在狼烟中湮没,退避到历史的角落。

法国学者于19世纪末发现了隐匿于山谷密林里的美山寺庙。不过,这个发现并未给美山寺庙带来好运。未及修复,接踵而来的越南抗法、抗美战争使得美山寺庙频遭劫难。

在越战中,美军轰炸造成美山寺庙损毁,三大寺庙群中的“A组”建筑除了寺庙基座,梁廊碑柱七零八落。在其他建筑组群里,到处可见铁架支撑的残垣断壁,倾斜的塔身让人嘘唏,一人高的美军炸弹与无头、残肢的雕像并列在展室里……

据悉,在1946年前,美山大约还有50座保存较为完好的建筑,到1975年越南统一时只有20座建筑大致保持原状。

辉煌、毁灭、迷失和挽救,美山寺庙承载了太多人类历史的矛盾,它本身包含的印度教、佛教和本土文化如何融合的谜题也愈发难解。

(原标题:越南美山寺庙,烽烟散后更迷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