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召开3年来,实施新一轮对口援疆的全国19个省市全方位、立体化援疆,尤其以产业援疆激发新疆的“造血”功能,并且将支援资金重点投向民生领域,大大提升了新疆各族群众的幸福指数。
  民生援疆提升“幸福指数”
  3年来,新疆许多低收入群体搬进了新居、喝上了自来水、用上了天然气、谋得了新出路。
  自治区援疆办提供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2月,各对口援疆省市共组织实施了1627个援疆项目,投入援助资金153亿元,其中,80%的政府性援疆资金投向民生建设,且95%以上都安排使用到县(市)及乡镇基层,用于农村抗震安居房、棚户区危旧住房改造,以及公路、学校、医院等民生工程。
  在偏居一隅的伽师县江巴孜乡9村,由广东省佛山市援助的90多套小楼连片矗立,200多套平房纵横排开,成为远近闻名的明星村。
  而在过去的两年里,北京市援建的200多个项目完工并投入使用,超额完成了中央要求两年投资任务的33%,使得和田地区受益群众超过100万人。
  产业援疆激发“造血”功能
  新一轮对口援疆,在注重民生建设的同时,将“输血”与“造血”、“硬件”与“软件”、“支援”与“互利”相结合,形成了全面推进的新局面。
  短短3年间,一批强产业、惠民生的重大项目密集开始建设或者建成投产;援疆省市的48个国家级开发区与受援地的39家产业聚集园建立了结队关系;新疆已吸引了一批国内知名企业投资规模大、带动能力强的项目落地。截至目前,中央企业完成自治区地方项目投资1782.6亿元;自治区地方引进19个援疆省市经济合作项目2662个,已到位资金2580亿元,仅2012年到位资金即增长37.3%。
  广东省援疆指挥部总指挥李水华在谈到对口援疆时说:“激发新疆干部群众发展的内在动力、增强新疆自我发展能力才是长久之计。” 
  全方位、立体化援疆铺就跨越之路
  新一轮对口援疆在加大资金投入的同时,还形成了经济援疆、干部援疆、人才援疆、教育援疆、卫生援疆、科技援疆等全方位、立体化的局面。
  上海市对口支援新疆工作前方指挥部总指挥陈靖说:“新一轮援疆是全方位、立体化的援助,旨在帮助新疆增强自我发展能力。上海市在科技、教育、卫生、文化、产业、人才、规划等各个方面的援疆工作正如火如荼地展开。”
  智力援疆成为19个对口援疆省市增强新疆自我发展能力的重要方式。浙江省在对口援助的阿克苏地区启动了“双语”教育能力培训,计划在5年内培训约5000名35岁以下的少数民族中小学教师,进而使得将来学生因“双语”水平的提高,能极大地提高就业能力。
  福建省加强专业技术力量援助,每年选派100名教师、100名医务人员、100名农业科技人员到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开展支教、支医、支农服务。
  在医疗卫生援疆方面,19个对口支援省市卫生系统结合受援地区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实际,有针对性地制定了卫生援疆“十二五”专项规划,支持项目达257个,涵盖医疗卫生机构基础设施建设、医疗设备购置、卫生人才培养、卫生信息化建设等方面,有力破解了基层群众“看病难”问题。
  在人才培养方面,3年来,新疆共有2.7万名基层干部分赴内地考察学习,转变观念,增长才干;有2.2万名尚未就业的大学生赴内地培训锻炼,学习和掌握先进知识及理念。
  新疆各族干部群众正持续地乘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的强劲东风,在跨越式发展的道路上阔步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