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石家庄5月15日电(记者王民)兽医兼养猪户杨汉涛有点矛盾:在他眼里,当地土猪品种“深州黑”比起那些“白毛的洋猪”,可以说“99%都是优点,只有一个缺点:长得慢”。

面对养殖成本更低、生长周期更短的洋猪的挑战,杨汉涛仍在努力保存“深州黑”这一土生土长的优良品种。这位民间兽医今年51岁,是河北省深州市辰时镇柏树村农民,曾祖父在清代就是当地有名的兽医,至今杨家五代人都从事兽医工作。

杨汉涛对“深州黑”情有独钟。他说,“深州黑”有很多优点,抗病毒能力强、产仔率高、肉质细腻、味道好等。

但是,“深州黑”是先长骨架,后长肉,生长周期太长。洋猪一般四五个月出栏,“深州黑”需要14个月,养殖成本高、价格贵。因此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深州黑”不是洋猪的对手,当地农村曾经广泛散养的“深州黑”数量日渐稀少,现在已经是洋猪的天下了。

“再不抢救土猪,恐怕要绝种。”杨汉涛忧心忡忡地说。2006年至今,他一直在进行“深州黑”的繁育工作,7年来,已经成功繁衍80头“深州黑”。

他认为,土猪不能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要想在夹缝中生存,必须走高品质、高价位的高端路线。

为了保住“深州黑”品种,7年来,杨汉涛在儿子的协助下,一直靠饲养白毛洋猪的收益补贴“深州黑”,为不断扩大“深州黑”种群规模,他还卖掉了自家的拖拉机和很多树苗,一直在投入,还没见到效益。

但杨汉涛还在坚持,“不管多么艰难,老的东西不能丢,我对我们的土猪有信心”。他说。

(原标题:河北:民间兽医倾力保护土猪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