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辽宁省会沈阳的中捷友谊厂内坐落着几幢旧楼,楼面破旧,走廊逼仄,窗户狭小。二战期间,这里是日军设立在沈阳的战俘营,曾经关押过2000多名美、英、荷、澳战俘。这个被学者们称为“东方奥斯维辛”的战俘营,作为亚洲众多盟军战俘营中保存较为完好的一个,正在进行大规模整修,以建成纪念馆供后人凭吊。这是一些战俘在沈阳盟军战俘营里合影的资料照片。 新华社发 (资料图片)

5月10日,一位住户从战俘营旧址前经过。中国辽宁省会沈阳的中捷友谊厂内坐落着几幢旧楼,楼面破旧,走廊逼仄,窗户狭小。新华社发(资料图片)

新华网沈阳5月18日电(记者 徐扬)被称为“东方奥斯维辛”的沈阳二战盟军战俘营18日正式对外开放。在这片陈旧灰暗的建筑里,记录了日军对待盟军战俘的残暴,也见证了中国普通民众与盟军战俘的深情厚谊。

木板大通铺、高耸的烟囱、阴森的看守所,沈阳市大东区地坛街30-3号一片老建筑在历经60多年风雨后,恢复了本来面貌。1号战俘营房及附属用房、日军看守所、战俘营医院、水塔和锅炉房烟囱,修旧如旧真实呈现。

这里曾是日军在中国东北建立的中心战俘营——奉天俘虏收容所,也是日本在本土及海外占领地设立的18座战俘营中目前保留最完整的一座,占地面积近5万平方米。

新建的一座陈列馆和一面“死难者碑墙”用来向人们讲述历史。碑墙上刻满了200多名在战俘营中死去盟军战士的姓名。

6年前,战俘罗伯特·布朗曾回到战俘营旧址。“食品匮乏,药品奇缺,天气寒冷,战友们一个个倒了下去;在零下三四十摄氏度的低温下,墓地都无法挖掘,尸体就被放在营房旁边的小屋,直到春天才被埋葬。”在当时接受记者采访时,布朗用“糟糕透顶”来形容那段经历。

“如今健在的战俘老兵都年事已高,今天没能故地重游。”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馆长井晓光说,美国驻沈阳总领事馆的官员作为陈列馆的第一批客人,会将这里的情况告诉他们。

根据美国国家档案馆藏第407号文件《昭和二十年度俘虏人名簿》记载,1945年1月,沈阳盟军战俘营关押盟军战俘2019人,曾关押将校级战俘523名。战俘分别来自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荷兰、法国等6个国家。

“这些盟军将士都是太平洋战争初期被俘虏的。”井晓光说,每个战俘都经历了难以想象的苦难:数千公里的押送、日军看守的毒打等。

在当时极其恶劣的生存环境下,战俘威廉·克里斯蒂·沃特克、巴顿·富兰克林·品森和马康·弗蒂尔,用铅笔创作了上百幅表现战俘劳作和生活的漫画,成为那段鲜为人知历史的珍贵见证。

这些漫画也被复制,成为陈列馆珍藏展示的一部分。在马康·弗蒂尔的一幅漫画里,两名瘦骨嶙峋的战俘,一个在摘向日葵的籽,一个在地上挖野菜。弗蒂尔还在画上写道:战俘们在寻找一切可以吃的东西。

奉天俘虏收容所留给战俘们一个非常深刻的印象是吃不饱饭。因此,中国工友偷偷扔来的几根黄瓜,被战俘牢记终生。

88岁的李立水老人拄拐来到了战俘营旧址。60多年前,他从拉菜车上拿了几根黄瓜吃,当他看到战俘尼尔“渴望”的眼神时,他悄悄扔出了两根黄瓜。

“我当时也不知道他叫啥,就看见衣服上写的号码266。”李立水说。直到2003年,“266”号老兵尼尔通过另一名战俘的家人捎给李立水自己的近照,并在信上说:我就是266号,那段经历宛如昨日。

李立水还向记者展示了美国国务院授予他的表扬证书,上面写着:为表彰在太平洋战争期间对关押在中国沈阳奉天战俘营美国战俘的协助,美国政府和人民将铭记你们的人道和勇气,因为只有那些勇敢和真挚的朋友才会冒生命危险去协助美国战俘。

盟军战俘遇到的并不仅是一个好心的李立水。

中国近现代史料学会副会长王建学说,沈阳盟军战俘营是日本推行和扩大法西斯战争的产物,记录了日军野蛮虐待盟军战俘的历史,也成为中国人民和盟军并肩作战的见证。

“重温那段历史,再看看今天的日本,我们不能不铭记苦难,珍视和平。”王建学说,沈阳盟军战俘营可以警示世人:日本侵略历史不容翻案。

从2007年开始,中国政府出资500多万元用于战俘营旧址环境整治、原址复原等项目,同时新建了一座主题广场和史实陈列馆。

(原标题:中国修缮"东方奥斯维辛"重现沈阳二战盟军战俘营原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