戛纳第四日:《如父如子》反思父爱 《吉米·皮卡尔》剖析心理

新华网法国戛纳5月18日电(记者韦巍 李明)第66届戛纳电影节18日再迎来两部主竞赛单元影片——日本导演是枝裕和的新作《如父如子》和法国导演阿诺·德普莱尚的新作《吉米·皮卡尔》。两位50岁出头的导演都已是电影节的常客,多次角逐过金棕榈奖。

《如父如子》探讨伦理难题

《如父如子》讲述了一个日本安逸的中产家庭突然得知他们6岁孩子出生时在医院被抱错而陷入家庭伦理困境的故事。当亲生儿子回归后,这个家庭的处境却变得更加艰难。

“影片男主角是一名建筑设计师,这是一个高傲自大的人物,他的价值观是不惜一切手段获得成功。我想在两个父亲之间形成一个对比,让男主角的价值观受到冲击,”导演是枝裕和解释说,“但我的目标不是去揭露日本社会不同社会阶层的差别。”

是枝裕和说,家庭是他熟悉并喜欢探讨的主题。他虽然已是一个5岁女孩的父亲,但仍然不知道如何做一个好父亲,他将在未来的创作中继续关注“父亲”这个主题。

《如父如子》节奏缓慢,导致媒体放映场中的一些观众昏昏入睡。不过,该片仍获得不少好评。《好莱坞报道》认为,这部影片“饱含是枝裕和以往影片中的智慧和魅力,拍摄完美无缺,充满幽默的细节,强调了略微超现实的氛围”。

51岁的是枝裕和今年是第四次参加戛纳电影节。2001年和2004年,他凭借《距离》和《无人知晓》两次入围主竞赛单元。他执导的《空气人偶》2009年入围一种关注单元。

 《吉米·皮卡尔》钟情精神分析

《吉米·皮卡尔》是法国导演阿诺·德普莱尚拍摄的英语影片,根据1951年法国精神病学家乔治·德弗罗撰写的专著《一位印第安人的心理治疗旅程》改编。故事讲述的是二战快结束时,在法国打过仗的美国人吉米·皮卡尔到美国堪萨斯州一家治疗战后精神创伤的精神病医院接受治疗。在这里,德弗罗接收了这个有严重精神问题的病人,并希望以此为案例,详细研究精神病的临床表现和医治方法。

现年52岁的德普莱尚是戛纳电影节的常客。虽然一直与金棕榈奖无缘,但今年已是第五次角逐这一奖项。德普莱尚钟爱精神病分析。他说,自己偶然在图书馆读到德弗罗的专著,他被这本书中对话的戏剧张力所吸引,于是希望把它拍成电影。为保证影片的真实性,德普莱尚专门前往德弗罗生活过的地方拍片。

该片主演马蒂厄·阿马尔里克说,他其实并不了解德弗罗,但为了演好电影,他开始阅读关于心理分析的作品。“我对精神分析这个领域并不了解,这是个冒险的世界,就像潜水一样。”

阿马尔里克与片中另一位主演贝尼西奥·德尔托罗的演出受到广泛赞誉。《好莱坞报道》评价说:“把一个人的精神分析拍成电影,至少是一个另类的想法。这部专著得以改编成电影,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两位演员的表演。”

(原标题:《如父如子》反思父爱 《吉米·皮卡尔》剖析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