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剧之王”多明戈今晚将在国家大剧院参演威尔第歌剧《纳布科》。

早报记者 陈晨

肃穆恢弘的圣殿,浓郁古巴比伦风情的石雕壁画,巨型人面兽身石像缓慢移动着拉开一场关乎信仰与野心、宿命与人性博弈的大幕。结束了最后一次彩排,本届国家大剧院歌剧节的重头戏,威尔第歌剧《纳布科》将于今晚与观众见面。这部标志着威尔第歌剧走向成熟的重要作品是今年国家大剧院继《奥赛罗》之后纪念威尔第诞辰200周年的又一力作,著名合唱《飞翔吧思想,乘着金色的翅膀》便是出自《纳布科》第三幕,而舞台传奇多明戈的加盟也使得该剧备受关注,价格不菲的演出门票早早销售一空。

七旬男中音魅力不减

在歌剧界,关于多明戈的赞誉和争议都不少,但有一句话概括这位“歌剧之王”的地位毫不夸张——世界文化史中,过去的400年属于歌剧;400年的歌剧史中,过去的40年属于普拉西多·多明戈。与此前商业气息更浓的“世界三高”演唱会不同,如今国家大剧院终于将这位歌剧大师“搬”上舞台,让他真刀真枪地在台上演了一回歌剧。这也是国家大剧院上演众多歌剧以来请到的“最大牌的角儿”。

不过,今天的多明戈再不是那个音色中带着金属般质感熠熠生辉高亢嘹亮的男高音。30年前,正值盛年的多明戈曾在同样的剧目《纳布科》中演绎过男高音以实玛力一角,时光流转,当年有着迷人高音的多明戈而今已年过古稀,声带变松变厚,体力下降,无法再以漂亮的高音轻易满足观众挑剔的耳朵。许多人以为多明戈转型男中音是一次无奈妥协,其实,这不过是他历经辉煌后的回归。18岁时的多明戈就是以男中音身份报考墨西哥国家歌剧院并被录取而走上歌剧道路的。如今的多明戈唱起中音游刃有余,相较于一般男中音,他的音色更富明亮色彩。

上个月,多明戈刚刚在英国伦敦皇家歌剧院演完《纳布科》。英国《卫报》称其“为满座作了不可忽视的贡献”。尽管评论中提到,如今的多明戈在舞台上的表现有些“打折”,声音略显“油滑”,并且更加依赖提词机,姿态和手势等歌唱之外的表演也有所减少,但 “从某种意义上说,传统的观察角度对这位伟大的歌者已不适用,72岁的多明戈仍然沉浸在他的新角色中,这个理由已经足够有说服力,多明戈的职业生涯将继续成为一个时代的传奇”。

5月20日,刚刚在洛杉矶指挥完《托斯卡》首演的多明戈于凌晨5点到达北京,没有倒时差睡觉,便进入化妆间上妆、试造型。当天下午,多明戈和导演沟通并简单与其他演员配合后,当晚便进入彩排演出。虽然此前从未与中国的歌唱家及乐手合作,对于与英国简化版本完全不同的舞台布景也仅有一下午的仓促走台,但丰富的舞台经验依然使得多明戈沉着而霸气地“hold住”了全场。多明戈声线中浑然天成的雄壮而戏剧性的持久力与“纳布科”这个威尔第笔下的英雄人物高度契合,虽在彩排中未火力全开地完全展现巅峰的嗓音状态,但其英雄气息十足的音色质感,王者气势十足的举手投足都轻而易举地散发出强大的气场,将这位古巴比伦王从残暴乖戾、不可一世的狂妄到幡然悔悟、爱女心切的温柔尽展于舞台之上。

中外搭配 卖票不累

《纳布科》是意大利作曲家朱塞佩·威尔第的第三部歌剧,讲述了野心勃勃的巴比伦国王纳布科,将战败的希伯来人掳到巴比伦,但终被那些在绝境中依然坚守信仰和渴望自由的信徒感化,最终助他们重获自由和独立的故事。

在威尔第创作该剧的19世纪30年代,意大利国土尚未统一,主张脱离奥地利统治的民族运动方兴未艾,对民族解放的渴望极大地激发了年轻的威尔第的创作激情,因此,其早期的创作题材多见英雄主义的征战史诗。但相对于《茶花女》和《弄臣》等作品,国人对《纳布科》还并不熟悉,该剧在国外演出机会也寥寥可数。全剧最著名的唱段不是某一段咏叹调,而是剧中第三幕著名的合唱《飞翔吧思想,乘着金色的翅膀》,该曲在意大利脍炙人口,享有“第二国歌”的荣誉。 该剧的合唱指挥乔伊斯·菲尔德森德告诉记者,威尼斯凤凰歌剧院每年的新年音乐会都会演奏这首《飞翔吧思想,乘着金色的翅膀》。

与合唱曲同样值得关注的是同场其他中国歌唱家的表现。在剧中饰演女一号阿碧凯莉的孙秀苇之前曾与里奥·努奇、胡安·庞斯及布鲁松三位世界顶级男中音合作《纳布科》,此次再度携手世界著名歌唱家多明戈,可谓凑齐了与世界顶级男中音的“大满贯”。值得一提的是,孙秀苇同样是下半年上海大剧院演出歌剧《阿蒂拉》的女主角。临阵顶替田浩江上阵的旅德男低音歌唱家李晓良表现同样出彩,将耶路撒冷大祭司的刚毅果敢与仁爱演绎得十分到位。

此次国家大剧院在《纳布科》的角色分配上做了创新尝试。相较于同场情况下按中外演员分A、B组,将大牌一次性集中在“外国组”以求“洋汁洋味”,并博取最大关注度不同,这一次,国家大剧院把多明戈这块“香饽饽”编入了中国组,由大师带着一系列年轻的中国歌唱家共同撑起一台大戏。而过去外国组的票总比中国组卖得好的惯例也由于多明戈的加盟而被打破。“中国组的票比外国组更早卖完了。”国家大剧院的工作人员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