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银川5月22日电(记者曹健)在严重缺水的宁夏回族自治区,自2010年以来,自治区国土资源部门和地矿部门通过开展勘查找水打井工作,共完成探采结合成井116眼,总出水量每日9.75万立方米,可以使36.7万人告别饮水难。

“用水贵如油”谈何脱贫致富

宁夏中南部干旱带十年九旱,是我国最缺水的地区之一,面积约3.2万平方公里。

长期以来,遇上干旱年份,部分地区群众拉水成本每吨高达上百元,真是“用水贵如油”。

“对我们来说,人挑驴驮运水仿佛成了难以摆脱的宿命,一干就是四五十年啊!”彭阳县城阳乡沟圈村82岁村民邓玉福告诉记者,他从17岁开始就到四五公里外的山沟里挑水、驮水,一直干到60多岁实在干不动了才休止,一干就是40多年。

“去山沟里挑水、驮水绝对是个体力活,每天早上五六点钟就得起床去 抢水 ,因为山里的泉水有限,去晚了就没水了,就只能到更远的地方去驮水了,将水运回家时已是上午9点多了。”邓玉福说,遇上干旱年份,沟里的山泉水断流,就只能掏钱买水了。

自治区地矿局局长、国土资源厅副厅长徐占海说,缺水地区往往成为生态条件最差、贫困程度最深、发展难度最大的地区之一。

地矿部门帮助旱区群众解决难以克服的困难

在严重干旱地区,哪里有水,哪里就能聚起人气。邓玉福老人等46户沟圈村的居民就是“逐水而居”来到新的移民点的,而他们移民的最主要原因是由于地矿部门去年在移民点钻探出了一口井深281.65米的深水井,日出水量达1089方。

邓玉福告诉记者,村里以前也有村民尝试过打井,打个五六十米深的水井就要花费几万元,从早等到晚,也只能吊上来三两桶水,太不划算。

自治区地矿局水环院水文所总工程师陆文庆说,干旱带地下水位较深,老百姓打井找水只能是在浅层找水,而地矿部门利用专业技术和设备,能钻探到深层为群众提供长期饮用水源。

据统计,2010年以来,宁夏地矿部门开展勘查找水打井工作已累计投入3.4亿元。

边探边用,让群众早日喝上甘甜水

自治区地矿局水环院院长于艳青介绍,水资源勘探是地矿部门的主要业务之一,过去勘探完成后就将勘探井用水泥封起来,这种做法不能及早给当地群众带来好处。近年来,宁夏地矿部门改变思路,将原来小口径的探测井经过扩孔后,变成能满足群众饮水需求的井。

记者在西吉县硝河学校看到,一边的水龙头标示为“原水”,一边的水龙头标示为“淡水”。硝河中学校长谢国剑解释说,原水是没有经过处理的井水,而淡水是经净化后可以直接饮用的水。

硝河学校的校园内有一所小学、一所初中,共有1100多名师生。学校所在地是苦咸水分布区,据测定,井水矿化度、氟离子含量分别为每升2.172克和每升1.6毫克,超过了每升1克和每升1毫克的安全标准。

“矿化度、氟离子超标都会影响到人体健康,而学校是正在长身体的孩子集中的地方,所以地矿部门在为学校打井后,又专门为学校配上了净水设备,经过处理后的水,矿化度、氟离子降到每升0.5克和每升0.5毫克左右,可安全饮用。

“过去水是苦的,现在有点甜。”硝河小学三年级学生苏勇对矿化度、氟离子等专业术语并不了解,而“水甜了”是他最直接的感受。

今年,宁夏地矿部门计划围绕生态移民和沿黄河经济区建设,在缺水地区再打井48眼,预计总水量可达每天4.6万立方米,可解决15万到20万群众的饮水问题。

(原标题:为了旱区群众饮水不再难——宁夏地矿部门勘查找水纪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