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多尼伦。 新华社记者 姚大伟 摄

关键时刻迎来庄园会晤

【美联社北京5月27日电】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今天说,他与美国总统奥巴马即将举行的会晤正值中美关系处于关键时刻之际。这番话凸显了两国在应对引发彼此分歧的安全议题以及克服日益加深的猜疑方面所面临的挑战。

习近平告诉美国国家安全顾问托马斯·多尼伦,他期待与奥巴马的会晤取得积极成果。这次会晤将是奥巴马连任总统以及习近平去年11月当选中共中央总书记以来两人的首次面谈。多尼伦目前正在北京,为将于6月7日至8日举行的会晤做准备。

两位国家领导人的会晤时间比外界认为的要提前数月,表明双方都希望控制彼此关系偏离路线。会谈地点设在已故出版业巨头沃尔特·安纳伯格以前的桑尼兰兹(意为“阳光之乡”——本网注)私人庄园,位于加利福尼亚州南部。会谈地点被认为是非正式场所,以使习近平和奥巴马有机会建立友好关系。

多尼伦对习近平说,奥巴马“坚定致力于建立一种具备更高层次务实合作和更高信任水平的(双边)关系,同时设法处理我们之间可能出现的任何分歧”。

【法新社北京5月27日电】 在下周会见美国总统奥巴马之前,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今天对奥巴马的高级顾问说,北京与华盛顿的关系正处在“重要历史时期”。

习近平在人民大会堂会见美国国家安全顾问多尼伦时说:“当前,中美关系处于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重要历史时期。”

习近平表示,他期待与奥巴马举行会晤,“就双方共同关心的重大战略性问题进行广泛深入沟通”。

【美联社北京5月27日电】 美国国家安全顾问多尼伦27日开始与中国官员讨论两国元首的会晤事宜,双方届时将要面对有分歧的安全问题,同时还要克服两国政府间日益增长的不信任。

多尼伦和中国国务委员杨洁篪说,下周的峰会是奥巴马和习近平共同解决问题的机会。

尽管他们没有公开指出面对的挑战,但两国各方面的关系都趋于紧张,包括在伊朗和朝鲜核计划问题上的长期分歧、网络攻击引起的新争议、中国针对美国盟友菲律宾和日本的日益强硬的领土主张。

尽管有友好的意愿,但双边关系的不信任近年来却在加深。美国感到其世界领导地位受到了挑战,而中国随着实力的增强则要求自身利益得到更多尊重,并且在国际规则制定上有更多话语权。中国官员和官方媒体常说美国在遏制中国的崛起,强化其亚洲联盟以包围中国,同时出于国家安全原因阻止中国对美投资。

彼此靠拢谋求强化互信

【香港《南华早报》网站5月27日文章】题:朋友会晤的好地方

如果要消除疑虑,迎接挑战,中美必须为两国关系打下坚实基础。习近平与奥巴马下月将在一处悠闲的度假庄园举行非正式会晤,此次见面完全有机会将两国已有关系变得更牢固。会晤安排了众多要讨论的潜在问题,但达成交易和签署协议暂时不是最重要的。两国领导人最需要做的是建立私人互信以及良好的工作关系。

中美元首之前从未致力于以这种方式相互增进了解:传统方式是举行充满象征意义且极为正式的峰会。这一模式极少被打破。

“习奥会”的地点定在兰乔米拉日的桑尼兰兹,那里一直是官员和名流度假的去处。

桑尼兰兹这个名字会唤醒乐观情绪,而这正是目前因不确定性而蒙上阴影的中美关系所需要的。对于中国,美国重心转向亚洲,支持台湾,并被认为在领土争端中支持日本。华盛顿也有一长串担忧,包括贸易、人民币、中国军事透明度、网络间谍行为和叙利亚问题。两国领导人都希望对方在朝鲜的核不扩散问题上做得更多。

在众多层面进行接触的情况下,关系变好的根本要素已具备。自习近平担任国家主席以来,许多美国官员访问了北京,包括国一务卿、财长和参联会主席。两国元首通过电话,奥巴马还在白宫接待了中国新任驻美大使。

中美有希望建立“大国”关系,但尚无定论。为实现这一目标,中美必须加强合作,更好地处理分歧。成功的双边关系以习近平和奥巴马的友好关系为基础,他们完全有机会建立为了共同利益和世界而合作的关系。

【日本《选择》月刊5月号文章】题:美中将再度靠拢

美国新闻界给美中关系造了一个新词,叫“frenemy”。在经济方面,两国保持着良好关系,如同friend(朋友),但在意识形态和军事方面却是enemy(敌人)。不过,美中已出现逐渐靠拢的迹象。

美国国务卿克里公开表示要改善对华关系。在他看来,中国已成为解决朝鲜问题不可或缺的关键因素。中方与之呼应,提高了自身作为调停者的身价。美中将于7月举行战略与经济对话,这将掀起两国关系的一个高潮。美中关系中的enemv色彩将趋于淡薄,而friend色彩将更加突出。关于朝鲜问题,中国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而美国对中国的依赖也会日益增强。

实际上,美国国内要求修复美中关系的呼声越来越高。将美中作为亚洲乃至世界核心的“两国(G2)论”,在美国再次浮出水面。前国家安全顾问布热津斯基撰文说:“美国在亚洲不应依赖与日韩结盟,而应巩固美中合作关系。”共和党议员戴维·德赖尔撰文称,美中注定要成为21世纪最重要的大国,不应针锋相对,而应求同存异,实现和解。

未来世界仰赖中美合作

【世界报业辛迪加网站5月24日文章】题:中美十年(作者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纽约大学教授迈克尔·斯彭斯)

美国总统奥巴马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将于6月7日至8日在加州会晤,此次会晤正值这两个世界大国关系日趋紧张之时。但分歧——从黑客攻击到美国“战略重心转向亚洲”——不应抢走人们所有的注意力。如果奥巴马和习近平的视野能逾越面前的“护墙”,并着手为未来10年绘制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蓝图,那么他们也许会发现双方有许多共同点。

未来10年的特点将是各国经济进行重大结构调整和转型,全球经济作为一个整体也将发生巨大的结构重组。最重要的是,未来10年的走向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美这两个世界最大经济体的政策,以及在维持经济环境稳定和开放上的合作与领导力。

许多领域都需要中美合作。其中之一是管理自然资源和环境。中国和发展中国家的增长将使全球产出在未来10至15年增长一倍,并可能在此后的15年内增至现在的三倍。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以前所依赖的增长模式都将无力支撑这样两倍或三倍于现在的经济规模。气候、生态、粮食、水、能源和宜居水平都将不堪重负。

全球问题不易解决。中美在能源效率、安全、更环保的增长和气候变化上加强合作将是一个有利的起点。

中美经济的互补性在迅速改变,但重要性却未减弱。当然也存在健康的竞争。在迅速扩大的全球经济中开展公平、规范的竞争远非零和游戏。

未来10年,结构调整需要向建立一个更健康、更持久的增长模式发展。结构调整的大纲在中国较为清晰。目前,美国经济正在缓慢但稳步地复苏。如果这一趋势持续下去,美国与中国的趋同模式还将存续。中国的GDP预计将在10至15年内赶上美国和欧洲,以2012年的价格计算,到那时,中美两国的实际GDP都将超过25万亿美元,分别占到全球总产出的约15%。

但这种转变也将伴随巨大的全球经济挑战和不确定性,中美合作也因此格外重要。对中美而言,具有建设性的合作关系对各自调整政策制度以实现可持续发展模式的努力将产生深远影响。

在中美双边利益之外,全球其他经济体在增长以及与全球经济管理和协调相关的事务上依赖中美的领导。全球共同面临贸易与经济开放、金融稳定和监管、能源安全、气候变化等许多问题。很难想象,没有中美领导的世界将如何成功实现再平衡和进步。

(未经《参考消息》授权,任何单位、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原标题:外媒:美高官访华为”习奥会“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