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以后的南外滩,天际线轮廓将进行高度限制。赵佳峰 制图
  南外滩区域功能定位。张泽红 制图

早报记者 陶宁宁

与老外滩万国建筑博览毗邻的南外滩地区,不久前它的规划通过了公示。作为外滩金融集聚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未来将是一幅怎样的画卷?昨日,黄浦区区委书记周伟解读了南外滩未来10年的发展蓝图,滨江建筑将限高80米,对于新建筑的定位不是“高、新、奇”,更注重功能便捷。

7万平方米老建筑不拆

南外滩会变成什么样子?周伟给出的答案是:还是“上海”的。在这个答案中,“上海”二字俨然是一个形容词,周伟解释,这意味着南外滩会最大限度地保留老上海的风貌,那些带有时代印记的建筑和里弄将继续留在南外滩,与新建筑一起见证外滩金融集聚带的未来。

事实上,如今南外滩的规划相较于最初已经有了极大的改变,而改变的聚焦处莫过于拆与留的博弈。

周伟举例,根据几年前最初的规划,南外滩的复兴地区将会被拆平,用全新的建筑取代。但最终,拆的规划被推翻,“复兴地区保留下来的建筑将达到近7万平方米,另有9万平方米是新建的建筑。”

保留鱼骨状弄堂小巷

南外滩地区总建设规模约356万平方米,其中保留和在建建筑约113万平方米,规划建筑约243万平方米。黄浦区规划和土地管理局党委书记徐明前介绍,南外滩地区将保留垂直滨江的鱼骨状历史弄巷,体现南外滩近代码头商贸特色。

未来,这些鱼骨状的弄堂小巷将更多地体现出休闲的功能,开设酒吧、餐饮店等。与此同时,南外滩的一些老建筑也将以不同方式保留下来,例如董家渡教堂将会原址保留,进行保护性修缮,恢复建筑侧立面;商船会馆则可能整体搬迁至周边绿地中;黄金荣仓库也会原址保留,修缮并改造为商务服务设施。

核心区最高建筑240米

不同于留存着大量万国建筑的老外滩,南外滩将会有更多新建筑崛起。在这些新建建筑中,会不会有夺人眼球的地标性建筑呢?

周伟表示,南外滩的所有新建建筑都不会追求“高、新、奇”,而是追求为在此办公的人士带来便捷。“并不会通过建筑的外形把它们打造成地标。”周伟说,地标是需要经得起考验,被大家认可而形成的。

根据规划,南外滩的建筑将严格控制“身高”:第一层面的滨江建筑高度将延续老外滩24米建筑高度的历史特征,滨江区域建筑控制在24-30米,沿中山南路布置少量高度不超过80米的高层建筑,主要包括594地块、596地块、复兴地块和南浦地块。在中山南路以西地块,以董家渡13、15号地块为代表,将注重展示地标形象,腹地高层建筑高度基本控制在100-120米,核心区布置3-4栋180-240米高层组群,形成中间高、两侧低、起伏较大的天际轮廓线。“这些楼宇也不会特别漂亮,而是非常朴实、亲切的。”周伟说。

有轨车等“串联”商务楼

对于便捷的追求将会体现在楼宇和楼宇之间的连接,以及周全的配套设施上。周伟告诉早报记者,南外滩的楼宇之间,将会从地下、地面、地上三个层面将这些大楼串联起来。

“可能会用有轨车、无轨车等交通工具连接各个商务楼,但这种交通工具也同样不会追求标新立异。”他还透露,南外滩的新建楼宇都会将如何解决白领午餐、购物、文化需求等纳入规划中,避免楼建起以后白领无处用餐之类的尴尬。“这一带绝不会在白领们下班之后变成空城,即使工作再晚,他们也能吃到夜宵。”

打造波浪形亲水平台

与老外滩地区一脉相承的黄浦江无敌江景也将是南外滩地区最大的优势之一,开阔的滨江沿线何时才能一路贯通也是许多市民颇为关心的问题。周伟表示,预计在5年之内,南外滩地区的滨江走廊就能实现贯通,与老外滩连成一片,而这里也将成为上海最大的公共活动空间。

规划显示,对高桩码头进行改造,设置4.8米和5.7米两级标高的连续亲水平台,营造整体大气的波浪形岸线,并利用岸线的凹凸变化布置生态绿岛,确保滨江公共活动连续贯通和富有趣味。南外滩的滨江地区的部分区域还可能会继续引入钢化玻璃防汛墙以增加视觉通透性。

周伟笑着说,南外滩的滨江岸线或让大家感觉与黄浦江特别亲近,“在部分区域,市民甚至可以一伸手就捞起黄浦江水;有的区域远远看去会觉得站在亲水平台上的人好像在练水上飞的轻功。”

此外,由于南外滩滨水地区腹地狭长,作为主干道的中山南路贯通南北,割裂了滨水区与腹地之间的联系,容易引发“慢行危机”,让滨水商务区成为“孤岛”。为了缝合这条割裂线,中山南路将开辟地下通道,其中地下一层为公共活动空间,地下二层为过境通道;地面机动车道则将缩减至23米,改为双向4-6车道,可释放27米人行活动空间。

所有项目3年内开工

目前,南外滩地区已有6个项目正式开工了。“3年内,南外滩所有的项目都会开工,建成的项目会达到3至4个。”周伟表示,预计花5年时间,南外滩约有三分之一的项目能够建成,而10年之后,这里将会彻底迎来一番新面貌。

旧貌换新颜之后的南外滩地区将会与老外滩地区一样,成为金融机构的驻扎地。记者了解到,随着新金融服务机构持续集聚,老外滩地区万国建筑群的承载量已远远不能满足需求,新开河路以南的南外滩地区因此成为两区合并后的黄浦所重点打造的潜力地块。

早报记者在昨日的采访中获悉,对于南外滩滨水区土地的出让,黄浦区还在全市率先设计了“先招后拍加三带”的方式,即在“带规划设计方案、带功能使用要求、带基础设施条件”的基础上进行“有竞价招标”,以此保障外滩金融集聚带功能和形态规划在出让地块上“不走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