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的“幻灭感”来源于自身的选择,“不一定是香港令内地人失望了”。

考虑到赴港生子需要付出的高额代价,“双非”在某种程度上是经济实力和社会地位的体现,通常代表了中等或中上社会阶层。对于这些双非父母来说,入户内地并非无奈之举,而是一场为孩子的未来做好两手准备的长远谋划。

“想把两边的好处都占到,是他们最基本的一种心理。”武汉大学法学院副教授祝捷说,许多双非家庭常年在内地生活,香港身份反而会给孩子就学、工作增添障碍。他们试图为孩子建立香港和内地的“双重身份”,希望既享受香港身份带来的利益和特权,又享受内地户口提供的便利。

这些父母期待“鱼和熊掌”能够兼得,却吃了内地的“闭门羹”。

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把关较严,明确声称除非“放弃香港身份”,否则绝无可能入户。而在一些户口控制不严的城市,手续则相对宽松,也有网友在论坛上声称他们已成功“钻了空子”。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教授陆益龙称,港澳台与外国人的身份管理实际上非常接近,要真正合法取得内地户籍,过程复杂而艰难。

“双重身份”目前仍处于法律的灰色地带,在“一国两制”的框架之下,内地和香港实行着两套不同且相互独立的身份管理制度。

中国不承认双重国籍。陆益龙称,香港居民虽是中国籍,但只是法理意义上的,实际操作中,香港身份的中国籍与内地身份的中国籍,意义显然不一样,具有“国家或地区身份性质”上的差异。他认为一些地方政府正是以此为依据,拒绝双非儿童入户。

现在内地一些地方的入户申请材料中,必须包括一张“香港户口注销证明”。而香港入境事务处在给南方周末的回复邮件中明确表示,“现行法例并没有可申请放弃香港特别行政区永久性居民身份的机制”,也从未给任何人开具过香港身份注销证明。内地户籍和香港身份的矛盾根结,就在这张无法开具的证明上。

“这里面也包含历史遗留问题。”祝捷认为,这是同一个国家之内,两个实行不同制度的地区之间的差异。“你不能既是这儿的人,又是那儿的人。”更何况“双重身份”有损公平,“你已经享受了香港的福利,如果再给你一个内地身份让你去享受内地的福利,这就不合理了”。

“他们的问题是‘我没占到便宜’,而不是‘我受到了侵害’。”祝捷说,双非家庭要为自己当初的选择承担后果。“前两年香港好,我就要想尽办法来,现在内地也不错了,我就回去。”香港中文大学人类学系硕士付静觉得,他们的“幻灭感”来源于自身的选择,“不一定是香港令内地人失望了”。

法律途径上的解决,一些学者及业内人士建议提请全国人大释法香港基本法,另一些则主张修法。香港城市大学法律学院副教授朱国斌认为,法律应适时而变,修法是打破僵局的一劳永逸之法,才能解决法律语言的模糊或不规范,完善和丰富“一国两制”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