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治理杭州的道路拥堵,浙江省交通科学研究所专家出具方案,建议建设上跨西湖景区的轻轨,并在湖底建设隧道。方案公开后引起较大争议,被质疑在世界文化遗产西湖上空架设轻轨相当于“美人脸上动刀子”。

昨天,方案的主要设计者、该所副总工程师许云飞承认,跨湖轻轨在技术上没有什么难度,关键在于西湖湖区这一段如何设计,“只要聘请知名专家,相信他们知道这段轻轨的世界意义,就能设计出不仅不会影响景观和生态环保,而且能为西湖增光润色、惊世骇俗的天上彩虹来。这湖上长虹,配上绚丽的灯光,必将成为现代西湖的特色景点。”

建议以轻轨分散旅游车流

浙江省交研所是浙江省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的下属机构。许云飞介绍,去年初,杭州城市学研究会招标“城市交通问题”的课题,被他的团队竞得,并交付《杭州市交通拥堵问题及对策研究》。

《方案》认为,机动车太多、公交出行分担率不高,以及交通发展的天然制约是杭州主城区拥堵的主要原因。杭州居民的私家车拥有量多,中小型客车的平均拥有量达3人1辆,超过中国基本实现交通现代化的水平;且又是省会和旅游名城,有大量外来车辆。而受西湖景区、钱塘江天然地貌的挤压,杭州的城区空间十分有限,在主城中心区形成了“蜂腰”,相当部分的“办公流”、“游览流”不得不在中心城区途经、中转,形成拥堵。如果能通过经济杠杆等措施限制私家车出行,提高公交分担率至50%,就能基本缓解拥堵;若能达60%以上,就能基本解决拥堵。

为此,《方案》的建议之一是在杭州城区外围的留下、萧山南等处建设多个大型停车场,截停到杭办事、旅游的小车;并通过便捷的公共交通,将他们导入城区——针对性措施之一,就是起于西湖以西的留下、止于湖东的杭州火车站,建设1条上跨西湖的轻轨,并在景区内设若干站点。

“到杭州的游客多是自驾或坐火车,这条轻轨连接2个交通终端,又贯穿包括西湖等的诸多景点”,许云飞表示,若能让游客意识到,将私车停在外围停车场比进入市区更便宜,公共交通又能便捷地通行市区,完全可以减少入城的旅游车流,“而且,轻轨的载客量大,1节车厢能容纳100人,1趟5节能运载500人。”

由于受西湖的阻隔,杭州主城中心区的东西向道路在西湖东畔“断头”,相当部分游客须坐出租车从中心区绕行进入景区,治堵的另一措施是“壮腰”——在西湖湖底凿通几条连接火车站、长途汽车站等的公交专用隧道。

设计思路向全世界招标

前不久,《方案》曝光后引发热议,尤其是湖上轻轨遭“炮轰”,主要是担忧破坏景区的整体美感,为了治堵建这样的轻轨得不偿失。2011年6月成为世界文化遗产后,对西湖的保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过度商业化、开发建设可能使其被除名。有网友认为这是“美人脸上动刀子,典型的毁容”;还有网友调侃:“大概把西湖填了更好吧?”

杭州古都文化研究会副会长、浙江大学区域与城市规划系教授周复多表示,西湖景区范围不大,适合漫步旅游,一步一景,细细品味美感。上架轻轨很难达到与景色的和谐,即便隐在林中,也会破坏树林的整体美。

许云飞在接受早报记者采访时则表示,考虑到了轻轨建设对西湖的影响,所以实施的前提是向全世界招标,充分吸收各方智慧,设计思路一定要顾及与西湖的和谐。

早报记者从杭州城市学研究会获悉,2011年以来,该会组织开展了一系列治理城市交通拥堵的研究,许云飞团队的研究是其中之一。这些研究成果已被摘录、汇编成《缓解城市交通拥堵问题100计》。研究会人士表示,杭州市交警部门已应用了《100计》中的40%,至于跨湖轻轨,目前只是设想。

杭州古都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周复多表示,西湖景区范围不大,适合漫步旅游,一步一景,细细品味美感。上架轻轨很难达到与景色的和谐,即便隐在林中,也会破坏树林整体美。

方案主要设计者许云飞则表示,考虑到轻轨建设对西湖的影响,所以实施的前提是向全世界招标,充分吸收各方智慧,设计思路一定要顾及与西湖的和谐。

作者:仇锋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