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报记者 石剑峰

著名作家迟子建的《晚安玫瑰》最初发表在《人民文学》今年第三期,这部8万字的中篇小说单行本上月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晚安玫瑰》单行本刚刚卖出了法文版版权,这是一个会让欧洲人感兴趣的故事。小说设置在现在的哈尔滨,迟子建用大量的笔墨去描绘了这座城市中仅存的那些俄罗斯和西方元素,教堂、西餐厅、街道和生活方式。小说追溯了日本侵华(东北)与犹太人合作实行“玫瑰计划”的一段历史,以主人公赵小娥经历的三个房东,三次恋爱以及坎坷的身世为主线,又以另外两个女人黄薇娜与吉莲娜的故事为辅线。从上世纪初开始,俄罗斯人、犹太人因为生意、流亡、宗教、战争等原因来到哈尔滨,小说里的吉莲娜便是其中一位。他们中大多数在1949年后离开了中国,回到俄罗斯或者散落在世界各地。吉莲娜是个例外,她选择留下。小说里的吉莲娜是赵小娥的第三任房东,出场时已经80多岁,但永怀一颗少女之心。吉莲娜给赵小娥理了一个年轻了10岁的俏皮时髦发型,并且不乐意这个25岁的姑娘叫她“奶奶”,而是要她直呼其名。

迟子建对早报记者说,她希望自己也能活到那般年纪,“一个历经沧桑的女性,必然有着丰富的情感,而年老的女性通常是故事的讲述者。我喜欢吉莲娜,因为她的爱更多体现在精神层面,这种爱是地久天长的。”

对于这部中篇小说,迟子建自己的评价是:“《晚安玫瑰》发生的场景,我都走过。哈尔滨那些有着穹顶的教堂,带着鲜明的上世纪城市生活的印记。犹太会堂那样的穹顶在我眼里就是泪滴!这泪滴关乎故园,关乎爱情,关乎宗教,关乎生死,一言难尽。要问我对吉莲娜的爱情怎么看?我想说:不是所有的爱情都会开花的,也不是所有开花的爱情都会结果的。”

犹太老太太吉莲娜是一个笃信宗教的人物,迟子建用大段内容来表现吉莲娜和无神论者赵小娥之间的冲突。吉莲娜和赵小娥都有“弑父”行为,前者选择用一生去救赎,后者选择去遗忘。这不是迟子建第一次涉及宗教,在她那部获得茅盾文学奖的《额尔古纳河右岸》里,迟子建就写到了鄂伦春人的萨满教,她自己也从小受到萨满教的影响。不过现在的迟子建更感兴趣的是佛教。

和其他作家一样,迟子建平时的写作习惯都是在两个长篇之间创作大量中短篇小说,她也是一个更喜欢写中短篇小说的写作者。她在接受早报记者专访时说:“去年九久读书人出版了我的四卷短篇小说集,今年的八卷中篇小说集也将由九久出版。我是1983年开始写作的,刚好三十年了。在我发表的500多万字作品中,中短篇占据着三分之二的比例,可见我是喜欢中短篇的写作的。我通常在进入长篇时,就会中断中短篇的写作。一般来说,我每隔三四年,在写了一系列中短篇后,会自然进入一部长篇的写作。而我在写作中短篇时,也会做长篇的准备。”所以,《晚安玫瑰》是迟子建下一部长篇小说诞生前的一个额外产品。

尽管《晚安玫瑰》只有8万字,但也花了迟子建3个月时间。“我50岁了,不敢再熬夜,所以写作基本在白天。比之从前,近些年我放慢了写作的节奏,每天至多写一两千字。所以,《晚安玫瑰》七八万字,我前后用掉差不多三个月的时间。”迟子建对早报记者说。

2008年,迟子建凭借《额尔古纳河右岸》获得茅盾文学奖,现年50岁的她正处于创作的高峰阶段。迟子建对早报记者说:“我每完成一部作品,都会有短暂的激动,但它很快就过去了,因为我总是在自己出版的作品中发现遗憾之处,于是又开始了新的写作。可是新作变成铅字后,我又在那里发现了不满意的地方,于是又上路了。我总是在写作的路上。”

那些历经沧桑的女人,当她出现在舞台上时,她会放下镣铐,回归自然,把最天籁的舞蹈呈现给你。吉莲娜是个内心强大的女性,不管生活多么孤独,但心底是有泉水涌动的。一个女人心底没有泉水,不管外表多么光鲜,多么年轻,都是缺乏生机的。

——迟子建

迟子建

1964年元宵节出生于黑龙江漠河。1984年毕业于大兴安岭师范学校。1987年入北京师范大学与鲁迅文学院联办的研究生班学习,1990年毕业后到黑龙江省作家协会工作至今。1983年开始写作,已发表以小说为主的文学作品500余万字,出版有60余部单行本。曾获得第一、第二、第四届鲁迅文学奖,第七届茅盾文学奖,澳大利亚“悬念句子文学奖”等多种文学奖。作品有英、法、日、意等海外译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