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6月6日电(记者 钱春弦)在抗震救灾中,它架起联结前后方的“空中生命线”;在万里海疆,它成为联结舰船与蓝天的“空中警戒线”。航空工业被誉为“工业之花”,军民高度融和,海陆空通勤的直升机工业是最璀璨的一朵。

作为现代航空飞行器中的高精尖产品,直升机成为衡量国家综合实力和国防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中国航空工业人矢志报国,把制度优势变为科技管理创新优势,谱写了我国直升机工业的腾飞新篇。

腾飞,释放“中国优势”

曾记否,5年前汶川大地震,直升机架起空中生命线。举国聚焦中国直升机:中国必须有强大的直升机产业。当年国务院决定整合重组航空工业,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成立,中航工业直升机有限责任公司应运而生,我国直升机工业迈上新征程。

近两年国产直升机交付数量相当于以前几十年总和。从国家决策重组中国航空工业,到中航工业重整直升机产业链,体现了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

我国原有直升机产业格局,远离经济最发达地区,不利于市场开发和资源优势集中。中航工业实施战略调整,中航直升机有限责任公司成立3年中,构建了以天津为核心,哈尔滨、景德镇、保定多地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的产业格局。直升机产业借助经济活跃区域优势,有效融入世界航空产业链,迎来广阔发展空间。

“回顾我国直升机工业近60年的历史,特别是近十几年快速发展的历史,我们更加深刻体会到,坚持国有企业制度,是实现我国直升机产业快速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振兴我国直升机产业,国有企业制度具有显著的优越性。”中航工业直升机总经理蔡毅说。

创新,科技管理双轮齐驱

2010年3月,AC313横空出世,我国大型民用直升机研制一举从2代跨入3代。型号总师徐朝梁说,从最关键的部件旋翼系统,到航电系统、发动机和复合材料,关键技术创新突破确保了历史性大跨越。

近年来,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在世界500强的名次不断前移,推动力在于技术和管理创新。管理、技术是企业发展两条腿。“中国直升机摇篮”中航工业直升机所攻克大批关键技术,把整体研发能力提升到新高度,极大缩小了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中航工业直升机所所长邱光荣说,技术是研究所的核心,掌握了核心技术就掌握了核心竞争力。

“近4年中航工业昌飞直升机生产交付数量达以前几十年总和,生产环境与以往相比有很大地改变。必须像重视技术创新一样重视管理、市场及客户工作,否则就会瘸着腿往前走,肯定走不快、走不远。”中航工业昌飞董事长余枫说,自2009年开始,中航工业昌飞每年召开一次管理创新大会。2010年成立以董事长、总经理为首的管理创新领导机构,形成一套科学完整的管理创新流程。

从科研生产基地到工业骨干企业,从中航工业直升机所到中航工业昌飞、哈飞,在国产军民用直升机核心制造技术取得重大突破的同时,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共同发展,夯实了创新基础,我国逐步形成从1吨级到13吨级多平台系列机型的产品构架,创造出我国乃至世界直升机发展史上多个第一。

市场,国企主导地位不能靠输血

目前,中航工业与法国欧直公司合作研制的AC352直升机,是我国首次在航空高科技研发领域与西方发达国家进行的面向全型号、全生命周期的对等合作(50%对50%)。与以往的合作相比,中航工业已经成为投资主体。联合开发中双方完成各自承担的研制份额,研制成功的AC352归属各自直升机系列,中航工业哈飞董事长郭殿满说,这种合作,不再是师徒授受,而是同伴双赢。

国企要保持市场竞争优势和主导地位,不能依赖国家的输血,必须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直升机产业是资源、资本、科技、人才密集型产业,要在国际市场占有一席之地,打造国际一流直升机企业,必须主动融入世界航空产业链。

打铁还需自身硬,同台竞技靠的是实力。过去中航工业直升机所要花费若干年才能研发出一个型号;现在,每年不仅同时进行几个型号的研制开发,还需要完成多种型号的改进改型工作。

根据中航工业直升机“十二五”规划,各种适应市场需求型号的民用直升机都将形成产业化规模。中国直升机研发已经站在与世界同行同台竞技的舞台上,在技术上和能力上已经能够开展国际平等对话。

第一架海军运输型直升机、第一架鱼叉着舰训练直升机、第一架武装直升机、第一架多用途轻型直升机、第一架舰载反潜直升机、第一架陆军运输型直升机、第一架大型民用直升机、第一架轻型通用直升机——中航工业直升机所、中航工业昌飞、中航工业哈飞,在填补中国直升机发展史上多项空白的同时,同中国直升机工业一起走向世界。

(原标题:大鹏一日同风起——中国直升机工业实现新腾飞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