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商报消息 十堰人介绍自己的家乡,都会自豪地说“以后北京都喝我们这里的水”。而在各种官方语境中也经常提到“确保一江清水送北京”。

因为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十堰获得了一些经济和政策上的支持。但因为“京畿之地供水”,除了这些,更意味着奉献与责任。18万移民挥泪别故土,2003年起至今,329家高耗能、高污染的企业被关停。

黄姜产业一度是十堰特色产业和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用它提炼出的皂素,是各类消炎类、激素类药品的主要生产原料,有“药用黄金”的美称。

作为我国主要的黄姜产地,十堰年产黄姜近60万吨。据当地环保部门统计,十堰黄姜加工企业曾每年排放污水量近120万吨。

“宁可牺牲财政收入,也要挤掉污浊GDP。”十堰市副市长沈学强介绍,从2003年至今,十堰对106家排放不达标黄姜加工企业强制性关闭,先后共关停329家高污染、高耗能企业。

2010年,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开始向北京等地调水。丹江口水库开闸放水,输水干线全线稳定达到地表水Ⅱ类水质标准。本报记者 王碧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