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杭州6月11日电(记者冯源)“粽叶飘香”——翻开报纸、打开电视、点击网站,端午将至,这四个字的出镜率非常之高。正如有的网民所调侃的那样,端午节更像是“粽子节”。

“民以食为天”,在漫长的农耕社会中,中国形成了丰富多彩的饮食文化。饮食文化与节日文化相互交融,催生出一系列特色鲜明的节日饮食,使之成为节日中最为显著也最为普遍的标志。

而随着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节日文化所扎根的传统土壤正在消失,不少传统礼仪习俗逐渐与社会脱节。而相比之下,不少人还有大快朵颐的需求,因此节日饮食尚能一枝独秀。于是,即使今天很少有人再向江里扔粽子祭祀屈原,但粽子依然畅销。

节日文化向节日食文化的退缩,客观上是传统农耕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使然。但是节日文化不能只有食文化,过节不能与“吃节”画等号,否则就会破坏文化的多样,断绝传统的传承。屈原祭祀所体现的家国情怀,龙舟竞渡所追求的强健体魄,艾草香囊所体现的健康生活,都是端午节所承载的文化内涵。如果只余下粽子,这样的端午是单调而不丰富的,片面而不完整的。

事实上,节日传统饮食也在远离现代人的生活。就以粽子为例,大规模工厂化的生产让亲手包粽子的手艺逐渐消逝,许多人已经体验不到裹粽的乐趣,吃粽子更像例行公事。而在以出产粽子闻名的浙江嘉兴,当地的田野也已无法提供上等的粽子原材料。

社会转型并不能以文化失落为代价,要实现传统节日文化的有序传承,我们既要培育良好的外部环境,大到设立法定假期,强化节日在人们心中的存在,小到保护生态环境,还一河清水让龙舟竞渡,又要激活真切的内心感受,通过重建礼仪,传承“非遗”等多种方式,使传统节日与现代休闲相结合,让人们重温节日的神圣和愉悦。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离骚》的千古名句至今仍脍炙人口,许多人都愿意引用它来表达自己的心声。传统节日文化是民族文化的集大成者,它的本质是深植人心的民族集体记忆,值得国家、社会和每一个有心人去唤醒。

(原标题:节日文化不应只有“节日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