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际迷航:暗黑无界》海报

电影《星际迷航:暗黑无界》

星际、迷航、暗黑、无界,这些词原本是一次远游的邀请,邀请观众进入到一片完全陌生乃至不可思议的世界中去,但事实上,在《暗黑无界》中,我们哪儿都没去……

殷罗毕

想看科幻片的,不用去看《星际迷航:暗黑无界》了。

尽管它被宣传为向延续了40多年的科幻电视剧集《星际迷航》致敬的作品,但《暗黑无界》只是一部被安排在室内场景(太空舱)中的动作片而已。同时,或许因为有了貌似科幻的背景,在动作桥段设计上也没有显示出任何智力工作的痕迹。

影片开场便是好莱坞英雄拯救世界的场面。不过,这个尼比鲁星球与地球找不出任何区别,除了外星土著像脸涂白耳朵拉尖的人类,连外星球的灭顶之灾都是典型的地球自然灾害——火山爆发。

故事的主轴更是紧贴现实,丝毫不需要想象力——恐怖袭击。2259年的伦敦发生40多人死亡的恐怖袭击事件。于是,星际联盟在总部召开大会。开会时舰长柯克意识到恐怖袭击的真正动机就是要让高层军官都集中在总部开大会,一举歼灭。恐怖爆炸的幕后主使哈里森果然发起了袭击,云云。为了阻止哈里森的外逃,柯克重新率领企业号飞船追击。危机重重的旅途中,柯克舰长和舰员、朋友之间的信任也因哈里森的连篇谎话受到巨大考验,云云。电影在柯克为恢复飞船动力、手动修复核反应装置并承受巨量辐射中达到高潮。

在星星之间迷失航向,又有着无边无际的黑暗——星际、迷航、暗黑、无界,这些词原本是一次远游的邀请,邀请观众进入到一片完全陌生乃至不可思议的世界中去,那个世界与我们所熟悉的地球世界有着截然不同的规则和精神氛围。这也是一部经典意义上的科幻片需要许诺给观者的。但事实上,在《暗黑无界》中,我们哪儿都没有去,只是坐在一间狭窄的办公室内,看一群人开会、对话、打架。星际飞行的场景并非没有,但那些星球、太空站都稀松平常得类似地球上的主题乐园,不带来任何感受力和智力上的挑战。

19世纪以来,科幻之所以成为人类所乐此不疲的想象力游戏,甚至成为了无神话时代的当代神话,根源在于它与现代人类观看乃至与外部世界交往方式跑的是同一条轨道——那就是一种彻底技术化的态度。以幻想小说作家和学者C.S.刘易斯的说法,一个当代人在夜间从一个高朋满座的派对来到户外仰望星空时,他的感受是从一处温暖明亮的篝火来到了外部无尽的荒凉和黑暗之中,但一个中世纪的人从室内来到室外,仰望夜空时,他的感受恰恰相反,是从一处荒凉黑暗之境来到温暖明亮的篝火边。因为星空不是遥远蛮荒之处,而是围绕着精灵的灵魂永恒停驻之圆心,那里才是人类的“室内”和家园,是一个人类心智所不能推断、只能有待启示的所在。对于现代人类而言,人类自身的心智和理性成了推断和评判整个世界的尺度和标准。

当人类获得一种清晰纯粹的技术态度时,整个宇宙就处于被观测、推算的数学关系之中,使用理性和逻辑去推测人类所未知的空间,这就是宇宙航行和探索的根本性质。

因此,科幻也好,宇航也好,其根本的快感在于以逻辑来展开地球世界上的想象都未曾抵达的可能性世界。必须讲逻辑,无论是在细节还是整体线索中都必须讲逻辑,甚至整个故事情节本身就是由逻辑所推演支撑的,这是科幻的命根子。科幻鼻祖凡尔纳的飞往月亮之所以是科幻,而嫦娥奔月之所以只是神话,并不简单的在于凡尔纳想象了一种物质装置——巨型炮弹,更在于他处处替人类着想,计算究竟需要多大推力,耗费多少固体炸药,才能把一个人轰到月球上去。他甚至还预估到了喷射时产生的巨大加速度会使得飞行舱内的乘员超重,乃至挤压成一片血糊糊,因此,他还在巨型炮弹内设计了一个由液体填充的缓冲层(《从地球到月球》)。

由着自己的逻辑想象并设计世界上未曾有、但却又精细真实如在眼前的机器、空间乃至另一个世界,这是科幻的快感模式之一。这是外向的、扩展的、探求新奇世界规则的“天真的科幻”,也是经典硬科幻的典型路径。在上天入地的凡尔纳之后,阿西莫夫(美国科幻小说家)在这条儿童般欢乐的宇宙大道一路狂奔,编织了他的银河帝国系列。

而科幻的另一个向度,则是朝向人类自身生命和精神内部的。那位相比凡尔纳远为阴郁的英国人威尔斯(科幻小说家),想到隐形技术,就想到人类可以为所欲为、道德伦理崩溃;一讲到外星人来袭,就是地球人宗教信仰的崩溃和彻底的虚无。不断自我怀疑自我探究的思路,一种成年人的模式,可以称之为“经验的科幻”,其中更多的不是探索的快乐,而是面对未知黑暗的恐惧。

可惜,此番的《暗黑无界》既不是儿童以逻辑步步为营的宇宙漫画,也不是成人晦暗的内心自反,而是种种好莱坞英雄煽情桥段的堆砌。与低级逗笑有关,与当下反恐热点有关,与人气旺盛的卷福有关,唯独与科幻毫无关系。

(作者系自由撰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