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播:

CCTV-1

6月28日19:38

CCTV-新闻

6月28日19:38

重播:

CCTV-新闻

6月29日03:45

CCTV-新闻

6月29日05:45

视频截图

视频截图

视频截图

央视网消息(焦点访谈):农村的温室大棚,人们见得多了,它可以种菜,种果,一年四季都可以收获,是现代农业发展方向。但在北京郊区的很多地方,记者却发现了一些特殊的大棚,外表看,没什么异常,可里面种的既不是菜,也不是果,是什么呢?您肯定想不到。

昌平区百善镇有不少温室大棚,记者却发现一些大棚有点不对劲儿:尽管大棚捂得挺严实,透过大棚的窗户,可以清楚地看到里面晾晒着衣服,还有的大棚前晾着被子,走进去一瞧,竟然有人住在大棚里面。原来,这大棚里“种”出的不是菜,居然是房子。

记者看到,一栋简易房依照大棚的尺寸修建,因为上面有大棚挡着,正在装修的女主人在考虑怎么才能把层高做得更高一点。

记者随后到附近的小汤山镇等地方转了转,发现刚才的那些还只是小打小闹,在这边大棚里修的房子,看架势已经够开旅馆了。

在北京市密云县西田各镇,记者看到一排整齐的农家院,独门独院,看不出这是一个温室大棚。记者走进一家开着门的院子,里面搭起了一个凉棚,男主人正在忙着做养狗的笼子,走进屋子可以看出这是一个完整的两居室,巨大的阳光房令人羡慕。旁边紧邻着一块菜地,女主人正在菜地里种菜。

这里既能上网、看电视,享受现代生活,还能种菜浇水、享受回归田园的梦想。这些温室大棚怎么就变成了新式农家院了呢?

销售人员告诉记者,种大棚有补贴,村民没种过地,有一部分懒散人不愿意干,也有经营不善,不挣钱了,现在往外转租。市里的人过来,有这个需求,就租给城里人。

除了大棚外面的一个20平米左右的小房子是原本就建好的以外,其余的需要住户自己扩建,面积没有限制。

据了解,像这样的大棚,每个基本在400平米左右,租赁20年,租金在14万元上下。按照销售人员的说法,等到修好了房、大家入住之后,这里还会配备物业等人员,有保洁保安,摄像监控,物业费一年2000元,俨然是个完整的小区。

一个院子少的有一百多个大棚,多的有四、五百个,这样的项目在市场上销售得还不错,400平米的没几套了。

不少观众朋友都接到过这样的手机短信:十几万住进生态农家大院,享受田园生活。其实说的就是这样长在大棚里的房子。据了解,像这样的大棚项目,北京的不少区县都有,基本模式也差不多,就是一些企业或者农业合作社一次性承包村里的大棚,再转租给个人。这样一来,农民不用种地了,还能得到一笔租金;城里人圆了田园梦;而开发企业也赚了钱。看起来是皆大欢喜。但且慢,这些大棚占用的是什么性质的土地?这些建在大棚里的房子合法吗?

这些大棚房,大多是以农业观光的名义在出租。在昌平区百善镇,就有这样一个规模庞大的都市种植观光园。说起项目的性质,工作人员则变得含糊起来,称都在打擦边球。

说是打擦边球,可在昌平区百善镇、小汤山等大棚房项目集中的地方,记者看到都立着牌子,上面写着:“个别农业园将日光温室大棚对外出租的情况,一般一个大棚只能有不超过15平米的工作间,凡是超出这个标准的,擅自改建、扩建的都是违章建设,镇政府将依照相关法规予以拆除。”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记者以咨询的名义,找到了小汤山镇政府的相关工作人员。

昌平区小汤山镇政府经济发展科工作人员表示,不仅里面的建筑设施不合法,连这些企业转租大棚都是不允许的。据了解,早在三、四年前,北京市郊区就有类似的项目出现,北京市也在2009年出台了《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设施农业发展的意见》,规定大棚工作间不能超出15平米,北京市本地的一些媒体也陆续报道了这些大棚房违法建设、出售的情况。但直到现在,这些大棚房仍然在销售、改造之中。

销售人员说,只要不改变大棚的外在结构,不要修两层楼,里面怎么弄都行。据了解,在百善镇仅这一个项目就占地七百亩,而全镇有三个类似项目,上千亩耕地被变相改变了用途。

除了土地性质是违规以外,这些温室大棚其实都是利用国家资金的扶持建设起来的。昌平区小汤山镇工作人员说,盖一个棚5万元,财政补贴3万元,一家承包几百亩就补贴好几百万元。

大棚是政府补贴建起来的,目的是要发展设施农业,像百善镇的这个项目入口处,就竖着“国家农业开发项目 ”的牌子。今年3月,这里刚刚通过验收,成为当地千亩设施蔬菜园的基地之一。而在验收完之后,这个都市农业观光园,就更名为 “胡萝卜农场”,对外出租。

现在这些已经对外出租的大棚,不少都还闲置着,大多数什么都没有种,所谓的设施农业显然并没有实现。而北京市今年三月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拆除违建行动,这些大棚房也在拆除之列。在百善镇的一个生态园里,一位住户刚刚在大棚外搭起不久的简易房就被拆除了。

国家鼓励现代农业发展,拿出巨额资金;北京市对资金的监管和项目的落实,也有严格的规定。可是在一些地方,一些建起来的大棚却没拿来种菜,违背了政策初衷。租户花钱租大棚,一旦违章建筑被拆,房子没了,钱也打了水漂,国家、租户都亏了。那谁赚了呢?自然是那些钻政策空子的开发企业。它们一边吃着国家补贴,一边收着消费者的租金,大赚特赚,而且几乎不用担风险。不法企业的行为,必须受到监管惩处。而违法现象普遍存在,说明监管有漏洞。落实农业开发政策,不但要重建设、也要重管理,更要重视实施效果的监督,这样,才能避免发生大棚里种房子这样的荒唐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