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暑时节,是人体阳气最旺盛的时候,古人提出“春夏养阳”,人们在工作劳动之时,要注意劳逸结合,保护人体的阳气。

热在三伏,“伏”即伏藏的意思,人们应当少外出以避暑气。民间度过伏天的办法,就是吃清凉消暑的食品,以便让身体多出汗,排出体内毒素。天气热的时候要喝粥,多吃水果也有益防暑,但不要食用过量,重则会造成腹泻。

民间还有“冬不坐石,夏不坐木”的说法。久置露天里的木料,如椅凳等,经过露打雨淋,含水分较多,表面看上去是干的,可是经太阳一晒,温度升高,便会向外散发潮气,在上面坐久了,能诱发痔疮、风湿和关节炎等疾病。中老年人尤其要注意不能长时间坐在露天放置的木料上。

气候炎热,人易感心烦不安,疲倦乏力,夏季为心所主,应顾护心阳,确保心脏机能的旺盛。《灵枢·百病始生》曰:“喜怒不节则伤脏。”不同的情志刺激可伤及不同的脏腑,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心神受损必涉及其他脏腑。在情志方面,喜为心之志,这“喜”是在不过分的情况下舒缓紧张的情绪,使心情舒畅气血和缓。故夏季养生重点突出“心静”,心静自然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