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南京6月29日(记者朱国亮、林凯)早在2006年,原国家卫生部就下发通知,要求各地一律停止有偿机采血小板。然而,苏州检察部门最近办理的一起血小板“黄牛”案表明,地下血小板买卖仍局部存在,成为一些“黄牛”的生财之道。“黄牛”如何组织血小板买卖,又是谁给了“黄牛”组织买卖血小板的空间?记者近日前往苏州进行了调查。

血小板“黄牛”牵出地下血液买卖

因与一名卖血者发生金钱纠葛,血小板“黄牛”李某被举报而落入法网,一个存在于苏州当地医院、血站、血屋附近的地下血液交易市场也就此曝光。

在苏州市第二看守所,李某告诉记者:“干这一行的并非我一个,在苏州好几家医院附近都有类似 黄牛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附近尤其多,认识的就有十来个。”

李某所说是否真实?记者前往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进行了调查。在该院18号楼,记者以患者家属身份,随机询问了多位守在病房外的患者家属,他们几乎都曾有过找“黄牛”买血小板的经历,有的是电话联络,有的是在医院门口或血屋附近直接寻找。

“通过 黄牛 找人献血小板,最便宜的时候一个治疗量也要200元,后来涨到300元。”一位患者家属说。

苏州市中心血站和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库有关负责人坦言,血小板“黄牛”的存在,他们早就知晓,但又没什么好办法解决。

钻制度漏洞以互助之名行卖血之实

血小板采集早已进入无偿时代,“黄牛”又是如何组织血小板买卖从中牟利的?记者调查发现,“黄牛”主要利用互助献血的制度漏洞组织血小板买卖。

在看守所中的李某介绍,最初,他一边在网吧和公共厕所贴小广告,招募有偿“献血者”加入QQ群,一边在医院向患者家属发放名片,寻找买血者。患者家属有需求,给他电话,他再在QQ群里发布信息,寻找合适的人选,最后相约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附近碰头。见面后商议好价格,“献血者”就拿出身份证给患者家属,并一起前往医院相关处室,以亲戚或朋友的名义开具“互助献血单”,然后到采血点体检、捐献血小板。互助献血完成,患者家属现场付钱。

“一般献一个治疗量血小板,我能得到50元,献血者能得到100-300元不等的费用。”李某交代,“献血者另外还能得到血液中心给的100元交通补贴和50元用于营养补贴的购物卡。”

李某所说的互助献血,是指患者亲友通过献血,为患者换取等量指定血型用血。

苏州市姑苏区检察院公诉局助理检察员于悦介绍,通过深入的调查,他们发现正是利用互助献血,患者家属为获得血液优先供应权,在医院的催促下,不惜花钱变相去买血,进而催生了血小板“黄牛”。

于悦说,尽管江苏省卫生厅2009年下发的《关于大力开展互助献血工作的通知》明确规定“对于互助献血者,医院要确认其身份。禁止患者或家属采取物质刺激手段在单位或社会上动员互助献血的现象发生”。但是,相关机构没能力和办法去确认,尤其是以“朋友”名义的互助献血,根本无法确认“朋友”关系的真伪。

既要堵漏更要保障用血需求

互助献血制度固然有漏洞可钻,但记者深入调查发现,苏州血小板“黄牛”存在的根本原因还在于血小板供应紧张。

苏州市中心血站多名工作人员介绍,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科全国有名,吸引了国内许多血液病患者慕名前来治疗,致苏州血小板用量比许多城市都要多,去年他们机采血小板达到1.4万人份,今年可能达到2万人份。

但由于目前能够接受机采血小板并自愿到血站捐献血小板的人还不算多,导致部分时段供应存在一定紧张局面。

另外,苏州市中心血站还介绍,由于血小板在人体外保存的时间只有3-5天,医院的用量起伏变化大,采多了浪费,采少了不够,在对接上也存在一些难点,加剧供应紧张。与此同时,很多患者来自外地,在苏州亲朋少,因此为获得血液优先供应权,不惜花钱找人冒充亲友,钻制度漏洞。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库有关负责人介绍,因为血小板供应较为紧张,他们有时也会通过提醒等方式,让患者家属设法去献血。至于血小板“黄牛”的存在以及献血制度的问题、血站如何保障用血,他们不做任何评价。

江苏省血液中心成分室副主任蔡莉认为,互助献血制度固然有空可钻,但要杜绝“黄牛”,不仅要完善互助献血流程,提高工作人员的警惕性和责任心,更重要的是要招募具有一定规模的志愿无偿献血人群,化解部分地区血小板供应紧张局面。蔡莉还建言领导带头献血,自上而下营造无偿献血的良好氛围。

于悦说,苏州血小板“黄牛”案本身并不复杂,法律虽能惩罚得了李某一人,但患者及其家属依然有强烈的悲情诉求,其他“黄牛”依然能从中牟利,必须从根源上去解决问题,相关部门不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原标题:互助献血何以滋生“黄牛”卖血——苏州血小板“黄牛”案调查)

(原标题:互助献血何以滋生“黄牛”卖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