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财经6月29日讯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院长霍建国在今天举行的智库峰会·智库研判与企业决策分论坛上谈到企业决策时说,红罐层面上,中国可以称作一个大国,但在微观指标,中国在很多指标上都是落后的,全世界的金融市场,商品市场基本都是欧美在操纵的。

霍建国说:“如果讲微观,我倒是觉得我们要冷静地或者客观地对待国际经济格局的变化,积极提高我们自己的竞争力。因为一旦回到微观的指标,我们会发现我们很多指标都是滞后的,在经济总量上升的同时,包括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的24国以及金砖国家,这些指标特别是在危机后这五年里是直线上升。指标大家都比较熟悉,很多指标,像金砖现在已经超过美国的总量,包括贸易、投资都占了一半以上,有很多总的宏观。但是当你回到微观的时候会发现,全世界的规则、全世界的标准基本上是欧美主导的,而且全世界的金融市场、商品市场基本上是他们操纵的,我们进去肯定玩儿不好是要赔钱的。”

以下是文字实录:

霍建国:

各位嘉宾大家好。下午谈的是国际经济结构变化以及企业的决策,我理解可能这个问题和企业决策和微观环节关系更大一些,如果讲宏观,中国作为一个大国,要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要树立大国的心态以及大国的思维。如果讲微观,我倒是觉得我们要冷静地或者客观地对待国际经济格局的变化,积极提高我们自己的竞争力。因为一旦回到微观的指标,我们会发现我们很多指标都是滞后的,在经济总量上升的同时,包括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的24国以及金砖国家,这些指标特别是在危机后这五年里是直线上升。指标大家都比较熟悉,很多指标,像金砖现在已经超过美国的总量,包括贸易、投资都占了一半以上,有很多总的宏观。但是当你回到微观的时候会发现,全世界的规则、全世界的标准基本上是欧美主导的,而且全世界的金融市场、商品市场基本上是他们操纵的,我们进去肯定玩儿不好是要赔钱的,黄金上去、石油上去再下来,黄金从1900跌到1200,中间那么大的利润到底进了谁的口袋?我不用说大家可能能想象得到,有人是会从中捞钱的,盈利的绝对不是中方。包括全球的研发和产品的创新技术水平,特别是我们注意到全球贸易投资在危机后第一速增长的情况下,跨国公司确实维持了高速增长。

2013-06-29 17:27:11

霍建国:

以前我们还从微观上去论证,跨国公司继续在引领全球化,支撑着全球化的发展,实际上这里面也暴露了另一个问题,也就是全球的生产贸易以及流动配送更多集中在少数一部分跨国公司手里,因为比例在这里,全球贸易的投资1.35万亿,比当年的1.85万亿还要低。现在跨国公司的投资是上升的,总量下降,这个上升绝对是相对集中了。所以这些问题从另一个方面就暴露了,我们目前虽然是出口大国、外汇储备大国、制造业大国,但是如果你仔细去看,在价值链创造的那些环节,高端的基本不在我们手里。在资源配置方面能够得心应手的也不是我们,所以在资本市场,我们一方面去抱怨它的规则不公平,另一方面我们也知道我们自己确实在我们的经营能力、在竞争力上是有问题的。

面对这个复杂的世界,面对这种变化中的世界,我们在发展,但是距离我们具有相当的竞争力还有一段很长的时间。我们曾经兴奋过,说2017年购买力平价指标会超过美国,或者2022年会超过美国,GDP总量超过,现在看来是没有问题的。如果还原到这些指标看的话,我们恐怕差距就比较大了,最近英国还有几家智库也对所谓中国超越美国做了更深入的分析,我们还是要更客观,要看到自己的不足。我们一方面要参与全球的治理,因为现在发展中国家确实在发展,他们有共同的诉求,要推动建立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要建立一个兼顾到各方利益的规则,来抑制很多贸易保护主义和滥用一些规则对我们的制裁和限制我们的发展,这是在国际社会的层面。

2013-06-29 17:29:32

霍建国:

从另一个微观环境看,我们还必须要加快自身实力的提升,关键要意识到我们要更加关注,我们平时讲要注重经济增长的效率,经济增长的本质是全要素劳动生产率,我们是不是有变化,我们有一段时间劳动生产率上升很快。这几年压力很大,投入产出如果长期低下的话,等于是浪费。要实现这一切我们要改变我们的思维,不要以为搞十个振兴产业,扶持几个基地,搞几个样板重点突破,就能完成所有的创新和行业的发展,这个思维一定要转回来,企业的发展本来就有内在的驱动力,因为他在盈利,他要创新,他要挑战世界的竞争,中国人是聪明的,但是必须要给他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有利于他发展的环境,所以现在一切的核心落脚点要还原到如何开辟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如何兼顾一个开放的市场,引入适当的竞争,来加快我们在竞争中的发展,这点是非常关键的。

再具体到企业的话,企业面临的形势也是相当复杂的,而且企业已经开始出现了分化,我们现在发现,从今年1-5月份的指标看,上市公司资产质量、投资回报效益增长是最好的,虽然投笔都在下降,但是仍然保持十级,后面排着的是外资企业,再往后的是国企,最次的是民营。这个现象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重视,也就是说有些企业公司的治理效果是不错的,有些企业也确实在适应这种市场竞争环境,但是更多的企业也存在着发展的困难,有环境的问题,有投资环境、竞争环境的问题,同时也有企业经营能力的问题。所以我觉得对于企业来讲,现在的发展是更加艰难了,政府要尽量给他一个宽松的环境、公平的环境,对于企业来讲,一要把握这种千变万化的经济、环境、政策变化的环境,另一个确实要把准自己的脉,你的核心竞争力、优势在哪,而你结合这个世界发展的空白点抓紧突破、抓紧发展,因为下一轮的竞争是更加激烈的竞争,绝对不是靠规模、靠产能、靠低价就能取胜的。现在的竞争,最终很可能是量大但效益低,现在的竞争,我们发现价值链的下游存在着大量的增值部分,如何进入到下一个环节竞争,最后实现你在整个高附加值、全价值链的表现和竞争,形成中国自己的跨国公司,能够支撑中国经济的发展。我就说这些,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