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港“海派旗袍艺术馆”,吸引了包括国家级非遗项目“龙凤旗袍”在内的上海滩排名前四的旗袍企业。目前,国内的旗袍企业规模相对偏小,发展比较艰难,还没有能力大规模宣传,“海派旗袍艺术馆”为海派旗袍企业提供了更好的平台。

  如果要让旗袍服饰文化复兴,必须让旗袍进入日常服饰,否则它就只好渐渐地隐身博物馆了。上海文化部门与企业联合,建立这样一个文化展示平台,是让旗袍这类非遗项目更多融入社会、融入人们生活的有效途径。

  在“我爱连环画”的阅读空间中,布展者做了精心安排:青砖墙壁、矮脚板凳、经典书架……重现老上海味弄堂的小人书摊场景,营造出过去小朋友读小人书的氛围,带领大家开始一段亲近艺术的体验之旅。

上:昨日,环球港四楼,海派旗袍艺术馆内的旗袍月历牌展示墙。 中:艺术馆效果图。下:艺术馆内一家旗袍定制店的橱窗已摆上了成品旗袍。

本版图片 早报记者 兰卉

在衣袂摇曳之间,于风尚辗转之际,演绎着东方与西方、传统与现代、传承与变异、碰撞与交融之间的风云变幻。旗袍,堪称中国近代女性的“国服”,一度是“远东第一城”上海的时尚风向标。

位于环球港四楼的“海派旗袍艺术馆”面积约800平方米,以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海派旗袍制作技艺”为宗旨,汇集了自清末至20世纪末的百款经典旗袍。据了解,“海派旗袍艺术馆”不仅展示旗袍,还可以现场定制,一件定制旗袍的价格从数千元至十几万元不等。

定制需量30多个尺寸

“海派旗袍艺术馆”包括3个组成部分:旗袍展示馆、旗袍悦沙龙和旗袍高级定制中心。在旗袍展示馆里,汇集了自清末至20世纪末的百款经典旗袍,其中一部分旗袍还是珍贵的文物,由非物质文化遗产 “海派旗袍制作技艺”保护单位的上海市群众艺术馆提供。

“旗袍悦沙龙”为旗袍爱好者及来店顾客提供了休憩、品鉴和交流的空间。旗袍高级定制中心则是由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从全国上百家旗袍制作公司遴选出来的优秀企业汇集而成,包括国家级、市级非遗保护单位在内。

据布展方介绍,此次设置在环球港公共文化空间的“海派旗袍艺术馆”,不仅提供高级旗袍的展示、定制、销售,未来,还将为海派旗袍提供年度发布、时尚走秀的系列服务。于是,环球港海派旗袍展示、定制中心的设置,吸引了包括国家级非遗项目“龙凤旗袍”在内的上海滩排名前四的旗袍企业。

“借助环球港公共文化项目的平台,旗袍企业走上了一个正式舞台,让市民和消费者了解中国的旗袍文化,了解什么是最好的旗袍、最新的工艺、最新的设计,也间接地培养了消费者。”上海高级旗袍定制中心企业之一的瀚艺旗袍负责人周朱光非常感激环球港公共文化项目发起单位。

周朱光称,包括国家级非遗项目龙凤旗袍在内,国内的旗袍企业规模相对偏小,发展较艰难,目前还没有能力大规模宣传,“海派旗袍艺术馆”为海派旗袍企业提供了更好的接近市民和消费者的平台。他相信,未来这个平台有可能变成海派旗袍产业的一个风向标。

高价旗袍达百万元

既然有高级旗袍定制中心,一些女性消费者为自己量身定做一件旗袍当然不在话下了。高级旗袍定制的价格相当不菲,一件定制旗袍的价格从3000元到十几万元。不过,经过旗袍制作专家的解说,消费者们估计也就释然了。

定制一件手工旗袍,首先是技术相当繁复,单单就是“量身定坐”的“量”就非常不简单。周朱光告诉记者,普通的一套西服制定,通常只需要量一下顾客的身高、腰围、臀围等几个尺寸;可定制一件旗袍,需要从头量到脚,要量尺寸的“点”竟然多达30多处。

除了普通的身高、腰围、臀围外,还包括开衩高点、下摆宽度、领高等必需的尺寸,且每处都需要量三四个“点”的尺寸,比如一个“胸围”要细致到胸距、胸高点等尺寸。

“对于穿旗袍的中国女性,不少西方人总是感到神奇:为什么她们不露却仍然性感?其实秘密就在这‘量身定做’上。”周朱光解释说,中国的旗袍从设计到制作,真正是将它当成了女性的“第二层皮肤”,因而就尽显女性身材的婀娜多姿了。

一件手工定制旗袍,从量尺寸-定样-试样-制作,具体的制作过程又包括设计-图案制作-绣工等一系列繁复过程,到最后成衣至少需要一个月时间。而如果材料特殊、绣工复杂,定制一件高级旗袍则往往需要半年甚至更长时间。

旗袍的价格还表现在材料上,周朱光说,一件缂丝旗袍,由于材料制作复杂,再加上复杂的绣工,制成后价格就需要五六万元;即便一件材料比较普通的旗袍,如果算上手工刺绣,价格便在万元左右。

这还不是最高价位的旗袍作品,周朱光的公司曾用旗袍制作技艺,为英国著名歌星埃尔顿·约翰制作了一件纪念龙袍,价格竟然高达百万元。

20万元年薪难聘技师 对多数参观者而言,“海派旗袍艺术馆”不仅展示了花样繁多的旗袍制作技艺和作品,它更向人们展示了中国旗袍的发展历史。

从以满族为主的清代势力进入中原开始,旗袍服饰文化开始渐渐为越来越多的中国女性所接受。至晚清时代的上海滩,受西方服饰文化的影响,海派的旗袍文化发展到极盛,一直到新中国解放前后。

可惜好景不长,“文革”时期,由于历史原因,旗袍服饰在中国忽然“销声匿迹”,兴盛的海派旗袍文化也一度戛然而止。据旗袍非遗文化专家介绍,断层一直延续到上世纪80年代,旗袍服饰在中国社会才又渐渐重现,一批旗袍服饰公司也重新成立。

一些旗袍服饰企业发现,由于旗袍服饰在社会生活中一度出现断层,目前的旗袍文化发展、传承也出现了一些难题,旗袍制作技艺需要逐渐恢复,懂得旗袍制作技艺的人才却非常紧缺。

“目前在这个行业中,高级绣工、技术工人都很紧缺,20万元年薪难聘高级技师,而培养一个高级技工往往需要几年甚至更长时间。”周朱光表示,另外消费者对旗袍服饰需要重新认识。

非遗研究专家、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心办公室主任张黎明认为,如果要让旗袍服饰文化复兴,必须让旗袍进入日常服饰,否则它就只好渐渐地隐身博物馆了。

他认为,上海文化部门与企业联合,建立这样一个文化展示平台,是让旗袍这类非遗项目更多融入社会、融入人们生活的有效途径。

录入编辑:李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