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率市场化进一步推进,银行业面临新挑战。银行如何在新形势下转型发展?如何应对银行不良贷款上升、利润增速下降局面?金融脱媒趋势下如何发掘新的增长点?10日,广发银行董事长董建岳在北京就以上问题接受了新华社记者专访。

流动性背后的管理思考

记者:6月份银行出现流动性恐慌,同时出现激烈的“揽储战”。如何看待这些问题出现?

董建岳:照理说不该出现流动性紧张,一方面经济下行,GDP增速7.5%左右,M2总量增速达15-16%,市场不应该缺资金;另一方面,银行面临存贷比、流动性比率等监管指标刚性约束,银行也不应该缺资金,但上个月却出现了。从银行来说是资金“错配”,但更深层面,涉及银行长期以来的发展模式、金融业顶层设计等深层次问题。

此次流动性紧张已经缓解,但给银行业集体敲了一次警钟。从银行角度,的确要将资金“用足、用活、用好”,通过资金市场等多种渠道获取收益。同时,要更加着眼长远可持续发展,进一步按监管要求管好流动性,合规审慎经营。坚持“从实体经济中来,到实体经济中去”,更好地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银行调结构的好时机

记者:经济增速放缓,银行不良贷款上升、利润增速下降等问题显现,银行该如何应对?

董建岳:银行是顺周期的行业,发展波动情况与经济周期较一致。在经济上行期,顺势而为,较易实现高增长;经济下行期,问题更易暴露。目前经济增速放缓,虽然短期看银行业不良上升、增速下降,但对银行来说也是一个调结构的好机会。

银行不能“唯增速论英雄”,在经济增速放缓期间,应主动调整业务结构,盘活存量,用好增量,解决这些年积累的一些问题,优化管理,思考未来发展之路,同时通过科学的信贷投放支持产业转型,服务经济增长。

在当前宏观形势下,我们主要着力于夯实基础,抵御风险,同时做好资金池、客户池和拨备池三大储备,发挥金融在经济波动中的蓄水池和安全阀作用。

定位80%的大众客户

记者:“金融脱媒”现象日益明显,银行如何在新形势下定位目标客户群,实现差异化经营?

董建岳:随着金融市场日益发达,银行的信贷功能不断被直接融资取代,银行的中介功能也在不断被新兴的第三方支付、电商等取代。如何生存和发展,考验着每家银行新价值发现的能力。

“金融脱媒”是大势所趋,但银行的核心优势依然突出。通过挖掘新价值,银行可以在战略定位、服务产品、目标客户方面,进行差异化经营突围。

人们常说“二八定律”,即20%的高端客户创造银行80%的利润。我们更关注的则是80%的大众客户。为大众客户解决难题,如推出“24小时智能银行”等创新产品,做好普遍金融服务;在大众客户中挖掘商机,如广发信用卡发卡量突破2500万张,且卡均收益等核心指标业内领先,在于目标群体主要集中在中端大众客户。同时,帮助大众客户成长为高端客户,如推出“生意人卡”,以及专注中小企业业务,为成长型客户发展添翼。

“四架马车”拉动业务转型

记者:随着利率市场化进一步推进,银行面临哪些挑战?如何转型发展?

董建岳:最直接的挑战反映在传统存贷业务上:在存款端,利率市场化导致银行面临更大的资金竞争,成本上升,优质资源更加稀缺;在贷款端,直接融资市场带走了大批大中型优质客户,民间融资市场的繁荣又带走了大批小微、个人客户。两面挤压导致商业银行传统的最重要收入来源——利息收入不断收窄。

归根到底,考验的还是银行的转型能力。中小型银行面临的冲击和转型压力尤其大,但机遇也同时存在。广发银行将中小企业业务、零售银行业务、金融市场业务和网络金融作为下一阶段的战略重点,力争通过“四架马车”,拉动业务转型。

具体说来,将向“上、下、内、外”多维度转型突围:零售业务向上提升,配合居民收入倍增计划提升客户财富总额,为不同客户提供差异化金融服务,应对经济下行的挑战;公司业务向下拓展,从以往以大客户为主向中小微客户转型,开拓业务蓝海,缓解利率市场化的压力;向综合经营领域进军,向金融业跨界合作及网络金融等新兴业务转型,缓解金融脱媒的压力;通过优化资产负债管理、流动性管理、利率管理等内部管理手段挖掘潜能,从以往粗放式经营向精细化管理转型,缓解资本约束的压力。

(原标题:广发行董事长董建岳:现在是银行调结构的好时机)

作者:刘诗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