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银川7月11日电(记者何晨阳、刘海)“创业是一条艰辛的路,只有不怕失败的人才能取得成功,而每次失败都是进一步成功的财富。”28岁的宁夏艺盟礼益文化艺术品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剑说,这是她创业四年来的深切感悟,虽笼统却实在。

2009年,虽然在学院专业排名第一,但英语不过关的她最终保研失利;选择考研的她又以几分之差与厦门大学失之交臂。当年7月一毕业,李剑便回到宁夏银川注册了公司,选择的是当时比较冷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回乡剪纸。

实际上将回族剪纸作为创业方向的念头,在李剑心中早已有之。因为母亲伏兆娥是“非遗”传承人,在剪纸声中长大的李剑作为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第四代传承人,从小就有把剪纸发扬光大的梦想,大三便萌生了创业的念头。

“以前的 非遗 传承人做的是自给自足的事业,是自我艺术家,但只有把这项艺术发展成产业,才能让更多的人共享、品味这些艺术,也能反哺艺人,有利于 非遗 传承。”李剑说,正是抱着这样的想法,她跟母亲借了3万元开始创业。

虽然当时很多同学都选择了考公务员进入体制内,但李剑创业的意图却非常强烈。“当时也怕过失败,”李剑说,当年的男友如今的老公郭海,毕业后去了南方打拼,两人规划的是如果她创业失败就去“投靠”郭海。

3万元远不够用。创业需要钱,资金从哪来?“尚未毕业时,我就多方搜索并打听创业的相关资助政策。”李剑说,创业后她根据政策先后申请了YBC创业、宁夏手工工艺资助等项目贷款,这些资助帮助她顺利起步。

但万事开头难,尽管有母亲这位“中国民间工艺美术家”的“高人”坐镇,创业前半年她的公司还是亏损了10万余元。

“现在回想起来,当时刚从学校出来,把一切想的都太简单。”李剑说,创业这条路刚起步的时候真的是非常难,因为你必须去打开一个全新的市场,必须让陌生的消费者真正地接受你,这是一个过程。但幸好经过四年的摸爬滚打,目前企业步入了正轨,这也正是可以施展拳脚的时期,虽有困难但也会面临众多机遇。

经过四年的努力,李剑如今开发并设计出贺卡、剪纸挂历和精装文化礼品等系列产品,市场逐渐多元化。她设计的“回乡剪纸”文化礼品融合了回族汤瓶、回族姑娘、清真寺等极具回乡风情的标志性画面。

在“非遗”项目的市场化道路上,最怕的是过度开发和利用导致“非遗”变味。为保证剪纸艺术品的原汁原味,李剑采取“企业+传承人+农户”的经营模式,与自治区妇联合作成立“宁夏妇女手工制品协会”,和母亲先后开展30多期手工制品培训班,1000余名妇女因此受益,公司也培养出了稳定的剪纸队伍。

时隔四年,当年许多选择创业或外出打拼的同学陆续放弃梦想进入体制内,李剑的公司却从一个家庭小作坊成长为年销售额近300万元的企业,对此,李剑表示:“路都是一样的,关键看怎么走。”

如今,虽然有“宁夏十大巾帼创业之星”“宁夏十大创业之星”等众多荣誉,但李剑仍把自己定位为“刚起步的创业者”。

“公司现在困难期刚过,还处于创业发展期,只能说是刚刚起步。”李剑说,她也有自己的“中国梦”:五年内建成中华回乡民俗文化发展基地、十年内建成中华回乡民俗艺术典藏馆,她期待更多的回乡“非遗”能通过基地和典藏馆走出宁夏、走向世界。

(原标题:“每次失败都是财富”——“85后”非遗传承人李剑的创业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