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气象频道官方微博近日发布了内地“四大火炉”新排名,福州荣获“高温冠军”,重庆和杭州位列二、三名,海口名列第四。

应该说,这份榜单是相对可靠的,因为它是气象部门根据近30年各城市的年均高温日数排列而成,相关数据有案可查,谁也做不了假。但也有不少人觉得,判断一个城市是否炎热,需要考虑多种因素,除了气象台公布的温度外,还要考虑人们的体感温度,否则就不准确。

不仅老百姓会对新“火炉”名单有话要说,就是榜上有名的各地地方政府,居然也关注此事,有些地方甚至对该榜单很“感冒”,并拒绝承认。因为“火炉”之喻不仅不是什么荣誉称号,相反却会影响城市形象,降低城市魅力。

然而我认为,大家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待“火炉”城市时,千万不要忽视“火炉”背后的另一个“焦点”,那就是在这些“火炉”中挥汗工作的劳动者。他们的工作状况怎样?他们享受到了《防暑降温措施管理办法》中规定的高温福利吗?他们拿到了高温津贴吗?如果大家只津津乐道于哪些城市上了新“火炉”榜,却不去关注普通劳动者的生活、工作状况,这无疑是一种冷漠。

事实上,相关部门推出新的“火炉”榜,并不是为了娱乐,而是旨在给生活工作在这些城市的人们和准备到这些城市的人们提一声醒。同时,更是在提醒上榜城市的地方政府,要正视高温炎热天气,做好相关工作,确保市民的安全。这当然就包括下大力气去落实《防暑降温措施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

在此,我倒有个建议,国家有关部门不妨就把新“火炉”榜上的各大城市,特别是榜单的前几名,列入《防暑降温措施管理办法》重点督查城市,让保护劳动者权益的各种制度在这些城市得到不折不扣的执行,民众也可以此来监督各项制度的落实吴应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