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兰州7月19日电(记者胡振华 王艳明)“丝绸之路”重镇甘肃武威被认为是西夏王朝的“陪都”。近年来,武威西夏学研究取得一些新成果,一些新生力量也加入其中。

“我们最近释读的西夏纳税凭证草书文献在目前存世的西夏草书文献里非常罕见。”研究西夏学的武威市博物馆副馆长梁继红告诉记者。

梁继红说,这是西夏人以草料纳税的凭证,一式两份,保存比较完整,有西夏职官的印章、纳税人的名字和草料数量。这次释读是在中国社科院研究西夏学的专家史金波的帮助下完成的。

这一重要文献目前保存在武威市西夏博物馆。西夏博物馆免费面向公众开放,珍藏了举世闻名的西夏碑等大量文献文物。

“我们西夏博物馆正在建立武威出土西夏文献文物的数据库,目前已完成文献文物数字化录入等工作。”西夏博物馆助理馆员李晓明说,数据库的建立将有助于西夏学的研究和交流。

西夏博物馆近年来引进三名专门研究西夏学的人才,包括一名博士研究生和两名硕士研究生。李晓明是其中之一,毕业于宁夏大学西夏学研究院,已工作一年多。随着西夏学研究的不断发展,引进和培养人才成为西夏学研究机构的重要工作之一。

梁继红介绍,她承担了中国社科基金特别委托项目《西夏文献文物研究》的子课题《武威出土西夏文献研究》。

“不了解它的内容,就不懂得它的价值。”梁继红说,西夏学研究要让越来越多的公众了解西夏学的价值,为有兴趣致力于西夏学研究的人提供更多方便。

西夏是以党项族为主体建立的王朝,建都于今宁夏银川市。西夏鼎盛时期曾与两宋、辽、金并存于世,疆域横跨今宁夏、甘肃、青海、陕西、内蒙古等地,自公元1038年起历经近200年的西夏王朝,于1227年被蒙古军队灭亡。西夏灭亡后,当时的许多文献文物遭到严重损毁,上世纪以来大量西夏珍贵遗存从武威出土,并获得有效保护。

(原标题:甘肃武威西夏学研究取得新成果获得新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