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香港7月20日电(记者张天国)7月20日是一代功夫巨星李小龙辞世40周年纪念日,香港乃至世界各地的“龙粉”们将举办多项纪念活动,缅怀这位武术与电影界永久的传奇。

斯人已逝,传奇不朽。李小龙是上世纪40年代出生于美国的美籍华人,时至今日,其受欢迎程度不亚于当下明星。一代巨匠的精神缘何绵延半个世纪,这中国功夫背后蕴藏的“武”与“艺”值得品味。

李小龙受世界瞩目缘于“武”。上世纪60年代,他在美国举行的国际空手道大赛中表演的蒙目拦截攻击、寸劲拳等绝技,赢得了全世界的目光。

武术与电影的结合让这个东方面孔走向世界。在美崭露头角的李小龙,70年代在香港接连拍摄的《唐山大兄》《精武门》《龙争虎斗》《猛龙过江》等不仅将中国功夫电影乃至亚洲电影推向了世界,也将其推上了人生的巅峰。“Kung Fu”一词随即被写入了《牛津英文字典》。

“中国人,不是东亚病夫!”李小龙饰演的陈真凌空腾起,画面定格,《精武门》中的经典形象从未被超越。他为全世界华人树立了勤奋、坚毅、敢于挑战、不畏强权的精神榜样,让西方人重新审视中国文化。

李小龙的中国功夫除充满了刚毅的“武”外,还蕴含着丰富的“艺”。

13岁师从咏春宗师叶问,李小龙在研习武术中,不仅加入自己的思考,还融合中西方的哲学智慧。

年轻时虽打过很多胜仗,却始终参不透“胜利”内涵的李小龙在大学老师的启发下,开始研读哲学。中国传统哲学理念很早就被移植到武学中,李小龙再将接受到的西方哲学精粹融入。“以无法为有法,以无限为有限”的“截拳道”诞生了,这一没有固定技术动作、没有套路形式的武术系统沿袭着李小龙自有的武术哲学,即武术为一种自由行为,简单、直接、有效。

“每天,我都在努力地实现自我,做一位生活的艺术家。”香港文化博物馆举办的“武·艺·人生——李小龙”展览上,一代宗师的自省犹在耳畔。

各国文化的种类不尽相同,但相同的是他们都拥有强大的穿透力与包容性。

好莱坞“鬼才导演”昆汀·塔伦蒂诺在其执导的电影《杀死比尔》中,特意安排镜头向偶像李小龙致敬。奥斯卡最佳导演罗曼·波兰斯基则是李小龙的徒弟。

繁华落去,风格永存。如武术般跌宕,如艺术般精彩,李小龙的一生虽短暂却极富传奇色彩,其精神也注定将被铭记和传承。

(原标题:中国功夫的“武”与“艺”——探究李小龙精神长存之谜)